【連網】(記 者 何玢 通訊員 周莉) 不論晴天雨天,每天清晨四五點鐘,海州寶利商業街附近的考棚路上,都會看到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在清掃路面,轉運垃圾。她叫胡尊萍,一位熱心腸的退休老人,也是幸福路街道文化社區最受人尊敬的“義務保潔員”。
退而不休 老太擼起袖子干保潔
胡尊萍今年66歲,十年前胡尊萍退休,她不想要賦閑在家,便主動向社區要求成為一名保潔員,干起了義務清理衛生的“事業”。
起先,胡尊萍并沒有固定的清潔路段,巡邏發現有臟亂差的地方就會主動上前清理。久而久之,附近的居民都認識她,也理解心疼她的付出,亂扔垃圾的現象有所改善。去年秋天,胡尊萍在新海發電廠東門處巡邏時,發現地上有殘留的狗屎,稍不留意就會踩到。她拿出隨身攜帶的衛生紙和垃圾袋,將狗屎一堆堆撿起扔到垃圾箱,幾趟下來氣喘吁吁。路過的遛狗市民看到胡尊萍如此辛苦,都十分不好意思,連聲說,以后一定注意糞便的清理。
早出晚歸 義務清理街道獲點贊
考棚路位于寶利商業街旁,因為兩邊小吃店多,一天下來,垃圾堆積如山,清理難度非常大。“之前,好幾名保潔員都不能勝任,社區主任便想到了胡尊萍。”文化社區工作人員劉天麗告訴記者,2014年社區花錢聘用了4名專業保潔員進駐考棚路,而胡尊萍毛遂自薦,主動要求加入進來,并且一再聲明是義務勞動,不要工資。
每天清晨五六點,考棚路上便會響起“刷刷刷”的掃地聲。胡尊萍開始了她一天的生活。一手拿著垃圾袋,一手攥著火鉗,胡尊萍從街頭走到巷尾,一個早晨就要走上十多遍,好多餐館老板沒開門前,路面環境已然煥然一新。據了解,胡尊萍每天撿拾的飲料瓶、清理的小廣告和塑料袋等垃圾七八個塑料袋,粗略算下來,一年清理的垃圾可以裝滿上百輛垃圾車。考棚路的保潔工作自從交給了胡尊萍,便再也沒有換過保潔員。
指揮交通修補路面
辛勤奉獻十余年
“你好,這里不是停車區域,請到前方虛線處左轉,停到停車場內。”昨天上午,在寶利街門口,胡尊萍拿著小紅旗、吹著小口哨指揮來往車輛通行。她告訴記者,考棚路除了保潔難度大,還因為地處商業街區旁,道路狹窄、人流量、車流量大,交通擁堵是常見的事情。后來,文化社區將其設置為單行道,擁堵的問題依然沒有太大改善,小剮小蹭更是頻繁發生。為了讓大家都走得順暢,胡尊萍在清掃后留下來,擔任交通指揮員,為來往車輛找停車位、引導路線。
胡尊萍不僅自己發揮余熱,還號召家人和她一塊干。去年10月,胡尊萍發現社區門口的石路上出現了一個大坑,騎車、走路稍不注意容易跌倒。她自費買來水泥、沙子,叫上退休的老伴,兩老人一上午愣是把坑給填平了。今年初港城的一場大雪,使城市路面結了冰,胡尊萍怕路人滑到,一大早冒著嚴寒一邊打掃衛生,一邊獨自鏟雪,為市民清理出一條平整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