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楊銳冰 通訊員 宋芹)贛榆區柘汪鎮地處蘇魯兩省交界處,山路崎嶇,社會治安復雜,但所轄43個自然村的學生上學從來不需要家長接送,這緣于柘汪中學有一支堅持了19年的“愛心車隊”。“雖然沒有任何報酬,但我們的老師依然擔負起護送學生的責任,這都源于愛與責任。”昨天,“愛心車隊”創始人之一、柘汪中學校長張文濤表示。這支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愛心車隊”的熱心集體,讓校園內外處處充滿愛的暖流。
40名鄉村教師護送山區學子19載
在贛榆區柘汪鎮,有這樣一群鄉村教師,他們十九年如一日,無論風霜雨雪,每天都堅持護送放學的孩子回家,直到最后一名學生安全抵達,而不圖任何回報。他們就是柘汪中學老師組成的“愛心車隊”。從1999年自發組隊,到2009年正式形成,“愛心車隊”已經有40名成員。
19年來,不論寒暑,“愛心車隊”總是準時出發,奔波在柘汪中學施教區的山嶺溝坎中。曾有多位老師在護送學生歸途中意外摔傷,但他們次日仍堅持護送。最遠的學生要送40里路,每逢下雨天,“愛心車隊”隊員便守護在沿途的幾座水漫橋旁,其中的甘苦,唯有隊員們自己心里清楚。
(護學路上,愛心車隊老師給學生修車)
時間回溯到2009年12月中旬一天的下午,當天正好輪到校長張文濤護送。路上下起了雨,張文濤發現兩位男生沒帶雨具,騎著車拼命往家趕。他立即叫住兩位學生,和韋慶福老師一起脫下雨衣,二話沒說就遞了過去。張文濤和韋慶福繼續淋雨護送,回到家后都感冒了。第二天天未亮,他們又準時出現在學生宿舍區。
“愛心車隊”的主要任務是護送學生平安回家,但在護送路上,隨時都會碰到感人的場景,因為“愛隨車行”。
愛心感召 更多“葉欣仁”出現
“‘愛心車隊’的事跡令我驚嘆不已!”了解“愛心車隊”的故事后,柘汪鎮個體商戶張文軍為“愛心車隊”的隊員每人購買了一件棉大衣,親手交到隊員們的手中。“‘愛心車隊’的事跡令我十分感動!雖然我不能參與護送,但也要盡自己的力量去支持這支熱心的隊伍。”張文軍由衷地說。
(護送學生回家)
“愛心車隊”的真情演繹,感召著社會上更多的“葉欣仁”的涌現:柘汪鎮馬站派出所主動派出4位民警加入“愛心車隊”、該校周邊仲湖等10個村聯合送給“愛心車隊”4輛嶄新的摩托車、秦沙村數次為“愛心車隊”隊員購買沖鋒衣、新海石化為“愛心車隊”購買了12輛警用電動車……這些是當地百姓、企業對“愛心車隊”情意的一種回饋和呼應。
“雖然沒有任何報酬,我們的老師依然主動擔負起護送學生的責任,最長的已經堅持19年、行程3萬余里,這都源于愛與責任。我們用愛來培育學生,學生則從被愛學會愛別人,這讓我們很欣慰。今后,我們還將繼續堅持,將愛的事業傳承下去。”張文濤動情地說。
愛心基金溫暖貧困學子求知路
這支隊伍里的每一位鄉村教師,不僅有著崇高的師德,而且都充滿愛心和正能量。
莊乾美已經光榮退休,然而,懷著對教育的無限忠誠和熱愛,她再一次登上講臺,挑起了初三畢業班的班主任和英語教學工作的重擔;張文濤被評為市師德標兵,先后在全市各縣區作巡回師德報告,受到好評;莊李軍、霍華江被評為市師德模范,侍軍、秦大軍被評為縣師德模范……
山區窮,學生苦,在校任教20年的張文濤感同身受。學生沒有本子,他幫買;交不起學費,他幫墊上。學生小徐,母親離世、父親殘疾,家庭極為貧困。張文濤獲悉后,主動資助,直到她大學畢業。小徐常動情地說:“沒有張老師,就沒有我的今天。”
為了讓在校貧困學子吃上熱飯菜,2009年1月,張文濤開始著手建立愛心基金。愛心基金建立后,首批近60名貧困生分別獲得了每月60元-200元不等的捐助,再沒有一個學生吃不起食堂。至2013年11月,愛心基金已經資助近2000人次貧困學生,資助金額20余萬元,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一些社會熱心人士紛紛向愛心基金伸出援助之手。
2013年11月,柘汪中學建立了校友助學基金會,幫助更多品學兼優的學生完成學業。首批籌款近5萬元,首批發放助學款1.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