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張開虎 徐清鋒
初冬的東海,室外寒風瑟瑟。在東海縣洪莊鎮薛團村3樓黨員活動室內,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正在熱烈的學習和討論著。“黨的十九大報告,讓我帶領村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的大道上既有壓力也有信心,而且總書記的報告以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進行定位和部署,也讓我倍受鼓舞。”村黨總支書記朱勝飛坐在前臺,手持《十九大報告》單行本興奮地說。
當日下午3時,洪莊鎮薛團村組織在家的19名黨員再次集中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我們自11月20日,就開始組織黨員集中學習十九大報告,今天是專題討論。”朱勝飛說,“為增加大家對十九大報告的認識,我們給每名黨員都下發了《十九大報告》單行本。”
“是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的決定,讓俺對葡萄種植增強了信心。”臺下33歲的青年黨員季建廠站了起來,“是黨的政策讓俺帶頭富了,明年我將加大新品種的引進,多學習葡萄種植技術,帶動更多村民致富,實現與周邊村一同發展。”種植葡萄已經7年的季建廠,今年28畝溫室葡萄讓他收益30萬元,高興之余,他當場編了一首“打油詩”:土地承包已穩定,農民種田有干勁。到期延長三十年,黨的政策民歡心。
近年來,薛團村不斷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先后發展葡萄種植400余畝,擁有60棟溫室大棚,種植的西紅柿、絲瓜畝均收益1.5萬元,全村69戶低收入農戶僅剩下9戶沒有脫貧。
“我們要借助鎮工業集中區落戶在我們村的優勢,安排有勞動能力的村民進廠務工,來增加收入。”談起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63歲的黨員季江忠說,“只有多方拓寬村民的增收渠道,老百姓的腰包才能鼓起來。”
“是的,這個建議很好。明天我就和4家企業進行對接,優先安排低收入農戶就業,明年爭取全部脫貧。”接過季江忠的話茬,朱勝飛回應道。
“我還有個想法,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我們要加大農田水利設施投入,把旱地改成水稻田,一方面可增加群眾收入,另一方面還可為國家多貢獻糧食。”黨員季志強也談了自己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解。
會場內,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圍繞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新方位、新任務,談體會、做部署。不知不覺,時針指向了“5”。
千好萬好,關鍵是落實好。“通過今天的學習討論,我感到責任更重了、信心更足了、前景更美好。今后我將帶領村兩委干部更加凝心聚力,出實招、出新招,進一步把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活環境等工作做細做實,讓全村人民鼓起錢包,走進新時代。”展望薛團村的明天,朱勝飛站起來進行了總結,只見與會人員的臉上寫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