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一帶一路”,是習近平總書記打開的“筑夢空間”。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中亞國家期間,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同年10月,他在印度尼西亞訪問期間,又提出了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4年多來,“一帶一路”倡議由愿景到行動,為沿線各國人民共同鋪就了一條互利共贏之路。
“江蘇處于‘一帶一路’的交匯點上,要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放大向東開放優勢,做好向西開放文章,拓展對內對外開放的新空間。”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江蘇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聚焦“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路”(即攜手打造“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精耕細作,持續探索。本報今起推出系列報道,為您講述“一帶一路”與江蘇發展的那些故事。
打開“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版圖,江蘇,正處在“一帶一路”的交匯點上。
“江蘇處于‘一帶一路’交匯點,承擔著放大向東開放優勢、做好向西開放文章的重要使命,希望上海充分發揮海上、鐵路、航空等各方面優勢,大力支持江蘇發揮‘一帶一路’交匯點作用,共同為國家發展大局作出新的貢獻。”12月7日,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在與上海黨政代表團座談時如是表示。
近年來,江蘇省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著力推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國際產能合作,支持和服務有意愿、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開展投資合作,不斷提升經濟國際化水平和產業核心競爭力,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有力支撐。
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出類拔萃的制造能力,使得江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交流與日俱增。
風起,浪來,屹立于交匯點的江蘇,正以創新之姿,深度融入“一帶一路”。
融入“一帶一路”,
江蘇站上“橋頭堡”
江蘇綿延千里的海岸線上,最北面有一段內凹的曲線,那便是連云港。這里,是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更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和東方“橋頭堡”。
江蘇與“一帶一路”的緣分,這里是最佳見證。從連云港出發,沿隴海線往西,直達中亞與歐洲;沿“海上絲綢之路”往東,貫通東亞、東南亞直至非洲大陸。
經濟總量占全國10%以上,人均GDP居各省區首位,產業規模效益全國領先,區域創新能力全國領先……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既是歷史的選擇,也是江蘇作為開放大省、經濟大省的責任。從國家層面看,深度融入“一帶一路”,能為全國開放發展大局貢獻“江蘇力量”;從省級層面看,關系到“一帶一路”交匯點作用的充分發揮;從市域層面看,是全面提升節點城市影響力,實現彎道超車、跨越發展的重要機遇。
連云港市發改委主任韋懷余對此深有感觸。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上合組織出海基地、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中歐中亞班列……近幾年一個個重大項目相繼在連落地。“連云港努力在‘一帶一路’建設大局中發揮先行示范作用,戰略支點的地位作用日益明顯。”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提出的要求,3年來,江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布局,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覆蓋54個國家和地區,協議投資逾30億美元;年貿易額超過千億美元;來自“一帶一路”的實際使用外資達13億美元。
“積極參與和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是江蘇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現實需求和應有之義。”江蘇省發改委副主任趙建軍分析指出,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走出去”成為江蘇企業“大勢所趨”。
不僅僅是投資與貿易往來。融入“一帶一路”,也是文化交流、文明融合的需要,在今天的絲路沿線,包含江蘇元素的中華文明正大放異彩——淮揚菜大廚技驚東南亞,蘇州刺繡走進大馬皇宮……更多新時代“江蘇故事”正在借助“一帶一路”走向遠方。
“一帶一路”,是連接歷史與未來、溝通中國和世界的“橋梁”。而江蘇,已經站上“橋頭”。
沿著“一帶一路”,
江蘇這樣“走出去”
十年前,柬埔寨西哈努克港還是一片莽原荒灘。如今,由紅豆集團主導建設的西港特區,已成為該國最大的經濟特區,被喻為“柬埔寨的深圳”。“未來將有300家企業入駐,形成8萬-10萬人就業規模。”董事長周海江自豪地說。
合作園區,作為江蘇參與“一帶一路”的“特色產品”,在境外遍地開花,并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共享江蘇發展成果。
江蘇省商務廳廳長馬明龍介紹,由江蘇省投資建設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被認定為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印尼雙馬農工貿合作區、坦桑尼亞江蘇—新陽嘎農工貿現代產業園被確認為省級境外產業集聚區,另有一批省級境外產業集聚區正迅速崛起。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
“看著世界地圖做企業,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作為江蘇省重要光纖通訊企業,全球布局的亨通集團喊出了這樣的口號。4年來,亨通已在海外布局6個生產研發基地,并購6個相關企業,當前,亨通海外投資超8億美元,每年海外營收超10億美元。
從國內生產零部件、國外加工組裝,到全產業鏈復制輸出,再到海外工程建設和收購,越來越多蘇企沿著“一帶一路”走出“新步伐”。今年1-10月,江蘇省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增投資項目118個,中方協議投資額22.1億美元。
沿著“一帶一路”奔馳的,還有一列列來自江蘇的國際班列。
5年前的11月22日,作為中歐班列(蘇州—華沙)前身的“蘇滿歐”集裝箱專列啟動。5年來,專列累計開行出口班列346列,貨值29.8億美元,憑借這條“中國最快捷歐亞貨運通道”,一批批“江蘇制造”順利抵達“一帶一路”沿線眾多國家。
另一條從連云港出發的“連新亞”鐵路班列,則依托連云港海港及新亞歐大陸橋東方起點優勢,承擔了六成以上的新亞歐大陸橋國際中轉出口運輸業務,叫響“國際中轉運輸、海鐵聯運”名聲。
隨著資本一同走出去的,還有文化的交流互鑒。江蘇文化強省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葉南客介紹,江蘇省與世界55個國家和地區締結友城307對,位居全國首位;增設“一帶一路”專項獎學金1000萬元,分配給了沿線國家300多名學生;集展演、推介、交流活動于一體的“感知江蘇”文化節,已在20多個國家的40多座城市舉辦,展現了“江蘇形象”。
合作園區花開四方,“走出去”企業步履不停,國際班列加速飛馳,人文交流愈加頻繁……一個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合作新格局,正在江蘇加快構建。
依托“一帶一路”,
江蘇“朋友圈”越拓越大
在距離江蘇6000多公里以外的阿聯酋,一個將烙下深深江蘇印記的合作園區將在明年初開工建設。
時針撥回到4個月前,7月31日,江蘇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黃莉新率團赴阿,簽下中阿產能合作示范園投資合作協議。這個以政府搭臺、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為鮮明特征的園區,已獲批全國首家“一帶一路”產能合作園區。
著力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分享江蘇園區經濟發展經驗,通過“重資產投資運營”和“輕資產管理輸出”兩種模式興建各種境外園區,成為江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的新探索、新實踐。
江蘇省推動以輕資產方式向埃塞俄比亞輸出經驗,先試點、再推廣,昆山開發區的“昆山標準”將在其十幾個工業園區落地,引得埃方多次派團“取經”。
以“節點城市”建設為基點,用“發展的圓規”畫出“交友半徑”,是另一種“拓圈”方法。
今年6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期間出席中哈亞歐跨境運輸視頻連線儀式,明確提出“將連云港-霍爾果斯串聯起的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打造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標桿和示范項目”。
“這是重大的歷史性機遇。”江蘇省發改委主任朱曉明說,江蘇先后出臺多個政策,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動徐州、連云港等地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推進沿海地區跨越發展,提升蘇南地區對外開放先行先導優勢,加快形成多點聯動開發的開放新格局。
江蘇省商務廳相關人士預言,相信不久的未來,“邳州大蒜”“南通家紡”“徐州工程機械”等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區域品牌將成為沿線國家的“搶手貨”。
盡管江蘇已經駛上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快車道”,但面臨的“路障”依舊不少。推動對外投資提質增效、重抓合作載體平臺建設、加大金融服務創新力度……記者從江蘇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在《江蘇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行動計劃(2017-2020)重點任務分解方案》等文件中,明確了各地各部門任務分工和時間表、路線圖。
“‘一帶一路’倡議不是中國的‘獨角戲’,而是所有國家參與和共享的‘交響樂’。”作為國內最大的光伏企業,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表示,集團將加快國際合作步伐,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送去來自江蘇的更多利好。
利益共享,友結八方。依托“一帶一路”,江蘇“朋友圈”必將越拓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