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健民 通訊員 連云宣)12月5日,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正式確立以來,全省首例由檢察機關提起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一審在連云區法院塵埃落定。于某因犯濫伐林木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并處罰金1.5萬元。同時,其被要求在贛榆區大、小吳山指定地點補種3年生以上黑松苗2000株,并負責養護1年,驗收成活率達到95%以上。
(庭審現場)
連云區法院以綠色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不斷創新環資審判工作機制,努力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審結涉濫伐林木、非法捕撈水產品等環資刑事案件39 件,對73名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對7名被告人適用禁止令。科學認定污染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合理確定水污染、噪聲污染等民事案件損失數額,依法保護受害人合法的環境權益,審結水污染責任糾紛4件,噪聲污染責任糾紛1件。積極探索被破壞資源環境的快速有效修復途徑,判決被告人采取“增殖放流、補種復綠”等方式修復資源環境,共判決2起案件的9名被告人放流中國對蝦苗1572萬尾;判決14起32名被告人補種樹木1.34萬棵。
(在北固山生態公園設立的“環境司法執行基地”)
2017年,該院在贛榆區吳山林場、連云區北固山生態公園設立“環境司法執行基地”,保障了恢復性司法機制的有效實施。該院通過庭審直播、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加大環資案件的宣傳力度。被告人尹某等6人非法捕撈水產品案判決書在最高院環資案件文書評中獲一等獎,并入選最高院全國十大環資典型案例,該案被拍攝成紀錄片,在《法制天下》欄目播出,呼吁社會公眾共同守護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