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莊婷婷 通訊員 邵沛源 劉憲龍)正大天晴產值突破百億元,聯瑞新材料的亞微米級球形硅微粉技術穩居行業前列;利群城市綜合體成功封頂,將帶動連云港海州東片區東鹽河地區發展;原車管所地塊蒼梧春曉項目將成為繼蘇寧廣場之后又一大型城市綜合體;錦屏朐陽書院開啟錦屏山北片區開發新篇章……翻開2016海州經濟“成績單”,呈現的是一個個跳躍的數字:1至11月,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11億元,同比增長22.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產值334.4億元,增長8.4%;完成企業所得稅8.3億元,增幅為23.3%。
面對嚴峻的經濟下行壓力,連云港海州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積極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工作亮點紛呈。以工業轉型升級為例,2016年以來,隨著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海州推出多項政策扶持、融資擔保等幫助企業解決生產難題,引導產業轉型升級:先后實施120余項技術改造項目,完成技改投入近80億元,天晴抗腫瘤藥物、康達智手機攝像頭、如年實業等60余個重點技改項目已竣工投產;與江蘇銀行、中國銀行等3家銀行簽訂合作協議,發放貸款850萬元;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落實“蘇科貸”9830萬元……海州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提升和優化,2016年1至11月份,全區10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產值334.4億元,增長8.4%。其中累計總產值過億元企業達到52家,實現產值313.5億元,同比增長15.9%,較平均高7.5個百分點。
在利群城市綜合項目施工現場,車輛如梭,機器轟鳴,綜合樓主體已完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項目建成后將為市民提供一個集大型購物中心、多廳數字電影院、商業步行街等為一體的好去處,這只是該區現代服務業的一個縮影。2016年以來,海州現代物流、電子商務、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等各類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競相綻放,服務業不斷加快優化,推動著海州服務業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此外,現代農業也表現不俗,新壩鎮1.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順利通過省市級驗收,全區高標準農田面積占比達59%,新增設施農業1420畝,設施漁業1000畝,蔬菜播種面積5.5萬畝,新增土地流轉2.1萬畝,新增16家家庭農場、1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0家休閑農業觀光點,累計接待15萬余人次,營業收入1.4億元。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農產品實現網上銷售額6500萬元。
一項項“科目”的優異帶動了整體的向好態勢,而重點項目的有力推進,也成為海州經濟增長的新動能。2016年,海州區堅持重點項目“周會辦、月分析、季觀摩”,出臺年度重點產業投資項目考評辦法,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區級236個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176億元,納入市重點的18個項目完成投資42.8億元,連云港東海硅微粉有限責任公司年產3000噸電子級亞微米級球形硅微粉、連云港光迅儀器儀表有限公司年產20萬臺(套)水表、熱量表等11個項目實現竣工。1至11月,全區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11億元,同比增長22.2%,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其中,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25.5億元,同比增長16.6%;完成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184.2億元,同比增長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