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 者 楊銳冰 通訊員 王雅萱) 今年以來,在新一輪城市建設中,連云港市海州區把小城鎮建設作為突破口和增長點。近日,連云港市海州區召開小城鎮建設推進會,對浦南、板浦、錦屏、新壩等小城鎮建設提出了發展思路。記者獲悉,今后,小城鎮發展將為城市總體發展增色添彩,完善城市功能配套。
浦南:融入城市生活圈
自2012年浦南鎮成為全市首批城鄉統籌試點示范鎮以來,通過4年的不懈努力,浦南小城鎮建設發展迅速,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各種優勢資源不斷積聚,整體面貌發生較大改觀。
隨著月牙島濕地公園的開放運營,新浦大道紐帶作用突出,浦南鎮作為城市副中心的定位日益凸顯。浦南小城鎮建設的總體定位是:告別傳統都市衛星鎮發展定位,加快商業、教育、住宅等產業發展,打造以浦南新鎮區為核心的城市副中心,盡快融入城市生活圈。
記者獲悉,浦南鎮要通過3年左右時間,加速城鄉統籌發展,促進新老鎮區無縫融合。隨著郁林中學正式開學,梧桐里、湖景花園小區的入駐,連云港開放大學項目的落戶,綠源科技研發中心項目合作協議的簽署,新鎮區建設可以短時間內迅速集聚人氣。
浦南鎮還將加強對新鎮區空余地塊的開發利用,以商業中心招商為重點,同時推動住宅小區、學校、醫院周邊配套商業設施和零星商業布點。
板浦:發展“鏡花緣小鎮”
根據板浦鎮特點和城鎮規劃,確定打造小城鎮發展方向為“鏡花緣小鎮”。主要發展框架為“一核四區”,即圍繞“鏡花緣文化產業園”這一核心,建設美食文化街區、臨港物流園區、鄉村生態旅游區和板浦工貿園區,把板浦鎮打造成為集歷史文化、休閑美食、工藝購物、鄉村旅游于一體的特色小鎮。
目前,板浦已編制完成戰略發展規劃、總規、控規和重點片區城市設計,以及《板浦鎮工貿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及報批工作,今年完成了《鎮村布局規劃》編制及評審工作和《城北康居示范小區規劃設計方案》編制。精心打造經濟發展與文化延續、功能提升與古鎮完美融合的宜居、宜業、宜游的文化名鎮。
今年以來,板浦投入200萬元對東大街路面進行改造,改造已經完成。此外,還投入40萬元,在北海門入口處打造一個占地300平方米的“鏡花緣小鎮”景觀標志并進行綠化,預計11月底完成綠化工作。
錦屏:打造特色旅游小鎮
錦屏鎮位于錦屏山南麓,南與新壩鎮毗鄰,東與海州開發區、寧海街道接壤,西與東海縣張灣鄉為鄰,區位優勢明顯。
記者獲悉,錦屏鎮未來重點規劃發展的鎮區范圍是,北至錦屏山,南至鎮南麓、連徐高速,西至新壩西路,東至劉志洲山。
按“三軸拉動、四大板塊”的總體空間結構,形成山、湖、城、田的空間布局。以204國道、鹽河南路為依托,構建城鄉聯動發展軸,促進錦屏鎮與海州城區聯動發展;以錦屏路為依托,沿錦屏山打造一條集觀光、交通、服務休閑于一體的旅游發展軸;以新壩中路為依托,串聯鎮區和鄉村的城鄉統籌發展軸。以三軸拉動,傾力打造北部的山林文化旅游區、中部的城鎮區、西部的濱水休閑旅游區、東南的生態農業示范區四大板塊,全力推進小城鎮開發建設,力爭通過3到5年時間將錦屏鎮打造成為特色旅游度假小鎮。
新壩:定位為生態田園小鎮
新壩小城鎮建設規劃定位為生態田園小鎮。以城鎮化為主導,以鎮區、中心村和特色村建設為重點,圍繞全鎮產業形態、生態環境、傳統文化和設施服務,著力推動新壩松散型傳統農業向集聚型高效生態休閑農業轉型,引導零散型農戶向鎮區集聚居住,著力打造得天獨厚的生產生活環境,大力培育歷史文化、農耕文化,努力展現水清地綠的秀美風光和原汁原味的自然風貌。
目前,新壩著重抓好7項重點在建工程,包括完成新鎮區漣湖花園建設,完成新壩中心小學和新壩幼兒園聯動搬遷工作,完成新鎮區外環路及橋梁建設,啟動實施新西村康居示范村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