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今年50歲的鮑金業擁有自己的木材加工廠和建筑公司,身價已有上千萬,但在30年前,他卻只是一個窮得叮當響的輟學青年。
沭陽興盛木業有限公司經理 鮑金業:85年母親去世,我父親當時60多歲,一家的生活負擔全靠他,所以我決定把書包放下,到縣城里去賣冰棒、收酒瓶,能賺錢的事情,能賺錢的事情我盡量去干。
堅強的鮑金業覺得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取得成功。于是,自己在建筑工程公司做工時,時刻不忘學習。
沭陽興盛木業有限公司經理 鮑金業:每天晚上到家,七點多鐘我就開始看圖紙,每天晚上看圖紙盡心學,看人家的管理,看人家建筑上的事情。
通過不懈努力,鮑金業考取了助理工程師資格證,并做上了管理階層。雖然自己剛起步,但鮑金業卻拉著村里的鄉親一塊干,誰家遇到困難了,也總是盡力拉一把。
扎下鎮銀山村村民 耿曉華:我們家當時孩子小,家里很窮,我家對象跟著鮑金業做事,他看到我們家那樣,幫我們家蓋了五六間屋。
富了不忘眾鄉親,這是鮑金業給自己定下的準則。后來,他有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和木材企業,除去成本和稅收,其實每年木材企業收益不算多,但還是堅持做,因為企業是村民們養家糊口的依托。
興盛木業公司員工 王二軍:這個廠從一開始建廠的時候到現在已經六年了,把我們的生活條件都改善了,平時有困難的時候鮑總也不斷的幫助我們,現在我們樓房蓋起來了,車子也買了。
不僅如此,對于村里的許多貧困戶,尤其是沒有家庭收入的特困戶,鮑金業每年都會拿出一部分資金專門用于他們的日常開支。村里修路,他也在第一時間幫助解決資金短缺難題。
銀山村老支書 汪士田:門口一條路,是鮑金業拿錢出來一直鋪到東頭,第二這條南北路老百姓湊錢不夠差八千塊錢也是鮑金業墊出來的。貧困戶方面,在一隊這邊貧困戶有十一二家,鮑金業年上買米面往各家送,給錢。
涓涓溪流般的善行,溫暖滋潤著鄉鄰的心。如今,鮑金業雖然富了,但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實實在在辦事,干干凈凈做人”,努力發展自己的事業,并盡力為周圍群眾、鄉親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