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周瑩 通訊員王君 顧芳實習生范夢宇)7月11日,筆者從市衛計委獲悉,今年,市區各鄉鎮(含涉農街道,下同)均開展鄉村醫生簽約服務,20%以上的家庭獲得簽約服務,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30%以上;到2017年, 40%以上的家庭獲得簽約服務,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60%以上;到2020年,力爭有需要的家庭均能獲得簽約服務,農村地區基本實現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全覆蓋。
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簽約活動服務對象是以村衛生室或鄉鎮衛生院覆蓋區域劃分簽約服務對象。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0-6歲兒童、孕產婦、慢性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殘疾人等為簽約服務重點人群,有重點人群的家庭優先納入簽約服務范圍。
此次簽約的形式為服務對象原則上以戶為單位與村衛生室及明確選定的鄉村醫生簽訂服務協議,也可由重點人群單獨簽訂。原則上,每位鄉村醫生簽約200-300戶左右家庭,服務人數1000人左右。服務對象與村衛生室及鄉村醫生一年一簽,期滿后村民可續約、終止或另選鄉村醫生簽約。
“赤腳醫生兩件寶,一根銀針一把草藥,治療靠銀針,藥物山里找。”在很多老一輩的人的印象中,走村串戶的赤腳醫生曾經是鄉村最基本的醫療保障。隨著全民醫保推行,村里人有個頭疼腦熱習慣到城里看病,加重了本就不堪重負的城市醫療體系負擔。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市通過出臺《連云港市區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實施方案》,讓接受過正規培訓的鄉村醫生通過簽約的方式,再次“走診”下鄉,為村里人提供最基礎的農村基層醫療服務,力推分級診療的落地。
據了解,本次簽約活動中,鄉村醫生將為村里人提供括基本醫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健康綜合服務。其中包括常見病、多發病的一般門診診療,并對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進行規范化治療指導。根據病情需要將超出診治能力的患者及時轉診到鄉鎮衛生院或二、三級醫療機構。此外,鄉村醫生在“走診”過程中還提供提供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涉及簽約家庭和個人的服務。
7月8日,浦南鎮太平村衛生室鄉村莊文斌同往常一樣“走診”下鄉。那天,他的任務是對本村的村民李斌進行隨訪。李斌是太平村一位同鄉村醫生簽約的村民。莊文斌告訴筆者,雖然李斌平常身體不錯,但是隨著年齡增加,對于高血壓、高血脂方面的監控必須要加強。
在港城市區鄉村中,如莊文斌這樣的鄉村醫生并不少。他們駐扎在村莊的衛生室,是社會醫療體系最基本的保障。正如莊文斌說的:“農村人衛生保健的意識并不強,常常將小病拖成了大病,因病致貧的家庭并不少。通過鄉村醫生簽約制度,讓村里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做到提前的了解,做到提前預防,做到小病及時發現,及時治療,這也是一種特殊的扶貧工程。”
李斌告訴筆者,從簽約以后,我們家人每年可以享受兩次體檢,春天和冬天各一次。鄉村醫生還定期給我們,量量血壓,咨詢健康的情況,指導我們高血壓,高血脂這類的藥品使用。過去沒有家庭醫生,自己對身體情況也不關心,現在有鄉村醫生經常提醒我們,自己也有意識關心自己的身體情況了。
如今,在港城市區,鄉村醫生們不僅通過“走診”的方式,定期隨訪區域內的重點人群,及時對他們的健康干預,給他們定期體檢,指導他們服藥,而且通過村衛生室這個延伸醫療機構為村里人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障,實現小病不出村的村里人夢想。
隨訪結束的路上,莊文斌感嘆地說,隨著我市推進市區鄉村醫生簽約制度,我最擔心的就是鄉村醫生數量同需求之間的差距。以我們村為例,六千多人的小村莊,村衛生室工作人員僅有六個,忍受真的很緊張。因此,在推進鄉村醫生簽約制度同時,鄉村醫生培養也必須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