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瑩)以前,港城北部山區,經濟發展難以“比肩”沿海;區縣之間的招商、產業發展,也存在同質化競爭。這種情況怎么破?近日,筆者從連云港市發改委獲悉,“十三五”期間,連云港市有望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對現有的區域績效評價體系進行改革,按功能區域差異化設置考核指標,讓以生態保護為重的北部山區有了“自信”;在產業布局方面,引導區縣定位招商、錯位招商。
據了解,近日,連云港市出臺《連云港市主體功能區實施規劃》。該規劃以鄉鎮(街道)為單元,劃分優化提升、重點拓展、適度發展、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五類區域。該規劃的設置優化產業發展布局,按照區域不同分行業配套制定工業、農業、商貿、旅游等產業布局政策。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要求,實行分類管理的區域政策,細化財政、投資、產業、土地、環境等領域的政策措施,加強空間管控能力,形成連云港市場主體行為符合各區域主導功能定位、有利于規劃目標實現的利益導向機制。
●優化提升區域
評價指標:實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先的績效評價,強化對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評價,重點開展經濟結構、質量效益、資源消耗、環境保護、自主創新以及外來人口公共服務覆蓋面等的評價,弱化對經濟增長速度、招商引資、出口等的評價。
考核指標:考核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高新技術產業比重、研發投入經費比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用水量、單位土地面積產出率、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總量削減、吸納外來人口規模等指標。
●重點拓展區域
評價指標:實行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優先的績效評價,綜合評價經濟增長、吸納人口、質量效益、產業結構、資源消耗、環境保護以及外來人口公共服務覆蓋面等指標,突出承接產業和人口轉移方面的考核。
考核指標:地區生產總值、非農產業增加值和就業比重、財政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取水量、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總量削減、大氣和水體質量、吸納外來人口規模等指標。
●適度發展區域。
評價指標:參照重點開發區域實行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優先的績效評價,評價標準低于重點開發區域。
考核指標:地區生產總值、非農產業增加值和就業比重、財政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取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大氣和水體質量、吸納外來人口規模等指標。
●限制開發區域
評價指標:實行農業發展優先的績效評價,強化對農產品生產規模和效率的評價,弱化對工業化、城鎮化相關經濟指標的評價。
考核指標: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民收入、面源污染控制水平、農村勞動力轉移水平、大氣和水體質量、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公共服務發展、公共設施建設等指標,弱化地區生產總值、非農產業比例、投資、工業、財政收入和城鎮化率等指標。
●禁止開發區域
評價指標:要根據法律法規和規劃要求,按照保護對象確定評價內容,強化對自然文化資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情況的評價
考核指標:依法管理情況、污染“零排放”情況、大氣和水環境質量、保護目標實現程度、碳匯增加量、保護對象完好程度等,不考核旅游收入等經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