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瑩 通訊員發改宣)你知道未來港城城市長什么樣子嗎?連云港未來經濟誰主沉浮?哪些地方是港城糧庫漁場嗎?6月27日,連云港市政府印發了關于《連云港市主體功能區實施規劃》的通知(下稱《規劃》)為這些問題給出了答案。
如果說“十二五”為今天港城發展奠定基礎,那么“十三五”則代表了了港城未來。在未來五年,連云港整體的發展思路如何?連云港每個功能板塊定位如何呢?《規劃》指出,根據國土空間的綜合評價,連云港市將形成“一區一帶兩軸”的總體發展格局,作為連云港市乃至全省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的重要空間。一區”指連云港都連云港市區,包括中心城區、贛榆片區和徐圩片區。中心城區包括海州城區、連云城區和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連云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發展商貿商務、行政辦公、居住、旅游休閑、科技研發、港口服務、先進制造等綜合功能;贛榆片區是連云港市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商務辦公、商業居住、科技研發、濱海旅游、都連云港市工業等綜合功能;徐圩片區是以臨港工業和航運物流為主導功能的片區。“一帶”指沿海發展帶。以連云港市區沿海區域為核心,整合北翼沿海和南翼沿海地區的岸線及后方城鎮、產業資源,堅持港產城融合發展和組團開發,建設臨港重化工業基地和區域航運物流中心。以生產、生活、生態岸線合理配置為重點,優化利用沿海岸線資源,連云城區岸線充分展示海港城市的景觀風貌。其中連云港區重點提升航運物流和綜合服務功能;北翼和南翼沿海板塊積極推進港產聯動,完善城市配套。加強近海生態保護,依托龍王河、臨洪河、燒香河、古泊善后河、新沂河、灌河等河流入海口建設生態隔離帶。“兩軸”指東隴海發展軸和寧連發展軸。東隴海發展軸依托連徐客專、東隴海線、連霍高速等交通通道建設,串聯中心城區、東海縣城和東隴海線上的白塔埠、桃林等重點中心鎮,加強與徐州等中西部地區的聯系,輻射帶動中西部。寧連發展軸依托連淮揚鎮鐵路、寧連高速等交通通道建設,串聯南部的灌云、灌南縣城,南向對接蘇中、蘇南,融入長三角。
長期以來,連云港受制于地理的局限,城市與城市之間距離遠,定位類同等問題困撓著港城城市化的進程。在這樣的背景下,連云港市提出了,打造“一主一副,三輔五重點”的城鎮空間格局。《規劃》指出,“一主”指中心城區,主要包括海州城區、連云城區、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連云港高新技術開發區,是連云港人口最為密集、高端要素最為集聚、服務能力最強的區域,是山海川相擁的國際性海港樞紐城市的核心載體。“一副”指贛榆城區,是連云港的城市副中心,也是連云港都連云港市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擔服務北部濱海區域、發展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的功能,強化與中心城區的設施聯通、功能整合、產業對接,推進協調開發,加快融入中心城區。“三輔”指東海、灌云、灌南縣城,是區域性行政、經濟、文化、商貿中心,縣域范圍內主要的產業和人口集聚載體。積極拓寬縣城發展空間,引導人口、產業集聚和功能提升,支持東海撤縣設連云港市。“五重點”指連云港市5個重點中心鎮,是僅次于縣城的人口和產業集聚載體。綜合考慮各鄉鎮主體功能定位、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規模和未來發展潛力,重點打造贛榆區柘汪鎮、東海縣白塔埠鎮和桃林鎮、灌南縣田樓鎮、灌云縣和灌南縣的燕尾港-堆溝港鎮等5個重點中心鎮,培育為小城市。
此外,規劃還對連云港市農業發展格局進行規劃。塑造“四大片區”為主體的農業空間格局。圍繞空間功能分區和農業發展方向,以基本農田保護區、灘涂養殖區為基礎,結合特色農業基地分布狀況,構建“四大片區”為主體的農業空間格局。保護“四橫三縱”的生態網絡格局。有機整合山、川、海、島生態空間資源,以生態紅線區保護、生態屏障建設、生態環境修復為手段,構建“四橫三縱”的生態網絡格局,達到生態山海風光秀美、生態功能完整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