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顏旻 通訊員 何學平 陸震東) “直立式防波堤與斜坡式堤相比材料用量是1:150立方米,與爆破擠淤堤相比是1:80立方米,徐圩港區在國內首個成功應用這種技術,僅石料就節約了數千萬立方米,可以說省下了一座青山。”6月28日,在深入黃海十余公里的徐圩港區西直立堤建設工地上,中交三航徐圩港區工程經理部經理黃朋舉說。
6月28日上午,在徐圩港區直立式結構防波堤預制場,筆者看到,20多個30米長、20米寬、20米高的混凝土筒式結構排成幾排,十分壯觀。“這一個筒式結構的重量就達到3200噸,被稱為‘超級圓桶’,徐圩港區東、西直立防波堤總長約8.2公里,共使用了389個‘超級圓桶’。”黃朋舉說,這些筒式結構預制完成后,使用半潛駁船運輸至測算好的海域進行安裝,構成徐圩港區東、西直立防波堤的主體。
據了解,徐圩港區30萬噸級航道完全在淤泥質海岸上建設,必須采取環抱式的防波堤以防止回淤,而東、西直立防波堤就是最深入海中的部分。過去,港口的斜坡式堤為了保持穩定,是梯形結構,需要大量石料,而且低潮時大型船舶無法靠泊。而“超級圓桶”技術是直立式,不僅節約了大量石料,還解決了低潮位時大型船舶的靠泊問題,提高了寸土寸金的港口岸線的使用效率。
黃朋舉坦言,徐圩港區如果使用老技術,幾乎沒有風險。但最大的問題是,石料來源困難,工期將不可避免地延誤。固本守舊還是破繭重生?最終,中交三航不惜重金,先后投入了近億元進行科技攻關,與國內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在直立式防波堤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并先后獲得20多項含金量極高的國家專利。
“徐圩港區直立式結構防波堤是國內首個成功應用此技術的項目,東直立防波堤已經通過交工驗收,試驗段6個‘超級圓桶’經過3年多的時間驗證了金身,國內很多專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很多重點工程項目也前來考察學習,‘超級圓桶’技術未來有望全國推廣。”中交三航五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筆者,“超級圓桶”施工過程中全程沒有任何爆破,破壞海底面積大大減小,保護了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對海洋生態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今年10月份,所有的‘超級圓桶’就將安裝完畢,工期比預計提前了兩年多,為徐圩港區早日大規模投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黃朋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