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十年“5·18展洽會”,不僅僅是一個享譽全國的展會,更多的,是融入全國的常州實踐——
創業人才蜂擁而至,創新“智”造層出不窮
中國江蘇網5月17日訊 在今年第十一屆中國常州先進制造技術成果展示洽談會(以下簡稱“5·18展洽會”)開幕前夕,一則武進入選全國首批17個雙創區域示范基地的消息,振奮了全常州人的心。無論是創新創業,還是智能制造,或是高端人才的引進,十年來,“5·18展洽會”為常州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享譽全國的展會,更多的,是常州融入全國的扎實有效的“常州實踐”,是常州向世界發出的鏗鏘有力的“常州聲音”。
工作人員在手把手教機器人
這個機器人很聰明,工人手把手教一遍就學會了
“我們這個機器人非常聰明,操作的工人甚至不需要會編寫程序,只需要手把手教它一遍,它就能學會了。”昨天,遨博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郭海濤向記者展示了他們即將在展洽會上發布的最新款輕型智能協作機器人。
記者看到,這款主要用于加工行業的工業機器人就像一只手臂,是國內和國際上都不多見的6軸機器人。
“目前的機器人大多是4軸,我們的6軸機器人更加靈活,活動空間也大。”郭海濤介紹,這款機器人從控制器到算法再到核心部件,都是由他們自主研發完成。此外,這款機器人不僅重量只有同類機器人的五分之一,而且對于機器操作者的要求非常低,“過去操作機器人最起碼需要一個相關專業的本科生或者高級技工進行專業的編程,但現在只需要一個在崗的普通工人扶著機器人做一遍,機器人就能記住并自己進行生產了。”。
市科技局解讀:
“5·18展洽會”舉辦十年來,常州智能裝備、碳材料、光伏等特色產業創新優勢更加明顯,20多家重點公共創新平臺圍繞產業創新需求完成布局;“十百千”創新型企業集群初具規模,企業研發機構由2010年的501家增加到1154家,增長1.3倍;高新技術企業由476家增加到1126家,增長1.4倍。高新技術產業規模穩步擴大,產值由2370億元提高到2015年的4975.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由32.1%提高到43.4%。
科教城一家公司研制的艦載無人機,很可能成為全國No1
提到無人機,不少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航拍,但其實航拍只是無人機最初級的功能之一,位于常州科教城內的天峋(常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制造的無人機,每一架都身懷絕技。目前天峋研發的工業級無人機主要用于安防、反恐、森林防火、探礦等專業領域,無人機上使用的渦輪軸發動機,可適應高原、低溫等諸多普通無人機無法適應的惡劣情況。
“我們成功研發了一款森林防火無人機,現已在大興安嶺森林上空巡邏,它一天巡邏的范圍是過去人工巡查一周都無法完成的,而且發現火情還能實時反饋現場畫面,便于第一時間救援。”天峋執行總經理陳文濤告訴常州晚報記者,他們研發的無人機還擁有礦物勘測、高空投彈等許多技能。
“艦載無人機目前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我們的研發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晚一些我們將進行試飛。”他表示,如果試飛成功,這將是國內首款艦載無人機。
據了解,天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非常年輕的企業,成立才一年多時間。“我們公司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創業典范,員工有一半以上都是來自北航。”陳文濤告訴記者,公司無人機項目還取得了去年全國創新創業大賽的總冠軍。
市科技局解讀:
在“5·18展洽會”的引領推動下,十年來累計引進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高校和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等院所共建了22家公共創新平臺,有效提升了區域科技創新能力。
中科院常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學常州研究院、南京大學常州高新技術研究院、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等4家平臺成功列入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常州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積極利用“5·18”展洽會”,發展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陣地。同時,常州在2015年《中國城市創新報告》全國地級市城市創新能力排名中列第6位,在2015年福布斯發布的《創新能力最強的30個城市》中列第10位。
清華“學霸”被科技創新的氛圍吸引,把公司搬到常州
在三晶科技產業園里,華清科盛信息系統集成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凡正忙著和員工一起開發新產品。2013年,這位從清華大學碩士畢業的“學霸”在常州“龍城英才計劃”的吸引下,將公司搬到了常州。
據了解,華清科盛信息技術是一家集軟硬件系統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北京和常州分別設有公司。王凡介紹,公司以工業無線通訊及物聯網技術為核心,幫助企業實現運營優化和管理改善。公司獲得了“龍城英才計劃”人才引進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多項軟件著作權和專利試點企業等多項殊榮。
市科技局解讀:
據統計,通過先后實施“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和“龍城英才計劃”,累計引進2000多個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團隊,其中國家“千人計劃”專家342名,創辦了1300多家科技企業,直接帶動引進3000多項專利成果來常轉化及產業化。
許紅梅唐穎湯怡晨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