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18日下午,省第十三次黨代會18個代表團的代表們熱烈審議李強同志代表十二屆省委所作的報告。代表們一致認為,過去的五年,江蘇砥礪奮進,成績鼓舞人心,未來五年報告描繪的美好藍圖催人奮進。報告以“聚力創新、聚焦富民”為主題,指明了發展的路徑和方向,代表了全體代表、全省人民的心聲,體現了省委執政為民的高度自覺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李強同志所作的報告,以聚力創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主題,強調要在創新和富民上求大突破、見大成效,使發展水平更高、群眾獲得感更強,抓住江蘇未來發展的關鍵,順應全省廣大群眾的熱切期盼。我們將突出創新和富民兩個主攻點,聚力聚焦求突破。”徐州市委書記張國華說,報告強調要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加快集聚高端要素、發展高端產業,著力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方式。我們將緊緊圍繞“產業強市”,強化科技創新核心支撐,重點打造區域性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以創新驅動引領全面振興,以產業振興帶動全面振興。報告指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直接、最根本的是提高廣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質量”,我們將圍繞“七個更”目標,更大力度辦實事、建體系、保基本、兜底線,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大力實施八項富民工程,讓城鄉居民的錢袋子盡快鼓起來,確保68.2萬低收入人口和269個經濟薄弱村如期脫貧。
南通市委書記陸志鵬說,過去的五年,在經濟持續下行,區域、行業、產業分化明顯加快的形勢下,江蘇始終保持定力,走在全國前列,實屬不易。南通也和全省一樣,這些年來,總體上是難中有進、穩中向好。同時也存在經濟總量較大但人均水平不夠高,產業門類較多但集聚度、競爭力不夠強等問題,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努力加以解決。
“聚力創新、聚焦富民”,報告旗幟鮮明地提出未來江蘇的發展取向和工作導向,在代表中引起強烈共鳴。泰州市委常委、泰州醫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陸春云說,聚力創新,用創新推動轉型升級;聚焦富民,讓老百姓感受到幸福美好的生活。對于高新區來說,要始終把“創新”作為第一要務,在機制體制、政策、投資環境等方面下功夫,讓企業、人才引得進、留得住、長得大,讓高新區真正成為創新的沃土。
兩“聚”工作指向道出科技型企業的心聲。江蘇潤和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紅衛說,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抓手,作為上市民營企業,我們將積極發揮創新主體作用,進一步完善規劃、壯大規模、提高質效,努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扎根基層幾十年推廣農業科技的趙亞夫代表注意到,報告中有關“三農”的內容占據很大篇幅。“實現‘高水平’,最大的短板還是在三農。農業怎樣才能快速實現高質量發展?答案就是聚力創新——農業科技的創新和農業經營體制的創新。希望更多資源能投入農業創新。”沭陽縣廟頭鎮廟頭社區黨委書記王彬感到報告有高度、接地氣,為基層代表指明方向。“我們將圍繞發展生態經濟,以‘互聯網+’為引領,推動花木產業提檔升級,在村級集體經濟方面多想辦法、多下功夫,走出富村富民的新路。”
報告指出生態環境是江蘇全面小康建設的突出短板,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力爭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的根本性好轉。盱眙縣委書記梁三元說,今后更重抓實生態文明建設,在發展的同時呵護好盱眙山清水秀的天然本底。“我們要嚴守生態紅線,嚴禁亂開亂采礦石資源,不新批新建有污染的畜禽養殖及加工項目,沿第一山不搞大拆大建,鞏固國家級生態縣創建成果,啟動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根治維橋河污染,扎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進一步擴大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成果,讓盱眙的天更藍、水更清。”
“報告提出要突出蘇中、蘇北這個重點,統籌布局,加快建成覆蓋全省的高速鐵路網,對于蘇北來說,這是重大的歷史機遇。”連云港市連云區委書記陳書軍表示,將以“連淮揚鎮”高速鐵路建設的強力推進為契機,調整發展戰略,不斷加大與蘇南、長三角經濟圈的對接、融入,重點引進一批高質量的產業鏈龍頭項目和配套項目,力爭第一時間乘上發展轉型的“新干線”。(記者 郁 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