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11月18日至22日,江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將在南京召開。在這“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同時也是全年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本次省黨代會意義非凡,許多方面值得期待,其中民生問題是百姓關注的首要問題,“百姓富”成為新期待。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囑咐江蘇干部群眾圍繞全面小康和基本現代化“兩個率先”的光榮使命,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而在這之中,“百姓富”是尤為重要的一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全面”二字。江蘇是我國東部沿海的經濟大省,經濟總量居全國第二名,人均GDP在省區中排名第一,但是江蘇的經濟結構依然很不均衡。城鄉居民收入和經濟發展水平還不是很相稱,老百姓的“獲得感”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農村和城市差異較大,蘇南蘇北地區之間差異較大。
面對這樣的經濟情況,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江蘇加大民生傾斜力度,拓寬百姓收入渠道,推進精準扶貧,在共享發展、補齊短板上下了很大功夫。據了解,全省近八成的公共財政支出投入到民生工程之中,各級黨委和政府把“讓百姓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以徐州市泉山區為例,過去的五年來,泉山區累計投入11.3億元,實施“五項惠民計劃”,全面改造176個老舊小區,近30萬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提升。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點對點”促進就業創業,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030元,新增就業人員7.4萬人、大學生創業企業859家。徐州市泉山區的發展僅僅是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一個縮影,過去所取得的成果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江蘇會有一幅更加宏偉的“幸福藍圖”。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江蘇不能落下任何一個地區、每一個個人。隨著江蘇“強富美高”的夢想和路徑逐漸清晰,我們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如何進一步平衡地區之間的發展差異,補齊短板,穩固成果?如何保障民生的發展成果惠及千家萬戶,更加深入提升民眾的獲得感?相信本次黨代會都會給我們一個清楚的答案。
即將到來的黨代會,必將成為我省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嶄新動力,讓我們共同期待,一幅“百姓富”的溫暖畫卷在我們的家鄉徐徐展開。(劉洪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