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新的一年,咱港城老百姓將會得到哪些實惠,看到哪些欣喜變化?在昨天開幕的市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備受關注的《2016連云港市十大重點民生工程48件實事》正式出爐。12頁文件寫滿了沉甸甸的民生實事,體現出廣大百姓的期望和訴求,凸顯了政府年度工作主題,以及為民辦好事、解難事、做實事的態度、決心。
民生工程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是政府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民心工程”。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高標準實施各項民生工程,努力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群眾。
在往年工作基礎上,從去年11月開始,我市就開始研究部署2016年的民生工程和實事項目。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時對民生工作所提的“七個更”要求,充分吸納社會方方面面的意見建議,著力突出就業、住房、教育、衛生等十大重點,努力讓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認同感。
翻開文本,2016連云港市十大重點民生工程48件實事項目中,就業創業促進工程4件、居住條件改善工程8件、交通出行便利工程5件、社會公共安全工程6件、教育強基工程3件、醫療衛生提升工程4件、文化惠民工程4件、全民健身工程3件、生態環境保護工程6件、社會保障工程5件。所有民生實事項目較往年都更貼民意、更貼地氣、更具影響力,既精準又廣覆蓋,切實考慮到百姓所思所想和熱切期盼。
據介紹,這些民生實事項目,涉及人社、教育、民政、交通、建設、住房、農委等40多家單位。所有事項均明確具體牽頭單位,做到責任明晰、主題明確。兩會后,我市將立即對民生實事項目進行分解,以表格細化的形式排定項目的“實施內容、資金來源、序時進度、牽頭單位、配合單位”等,以市政府文件形式下發到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實施,并由市委市政府督查辦定期跟蹤督查和推進,確保各項工作保質保量完成,真正贏得群眾支持、贏得群眾認可。
一、就業創業促進工程
1.完善創業就業服務。新建市級創業示范基地10家,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000人,扶持全民創業8000人,其中扶持大學生創業1000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增私營企業1萬戶,個體工商戶2萬戶,新增城鎮就業5萬人。
2.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新建巾幗創業就業實踐基地10個、免費培訓創業婦女1000人次,新建殘疾人就業創業培訓基地10個、免費培訓殘疾人1500人次,培訓農村勞動力1萬人次、創業大學生2000人次,完成其他各類技能技術培訓22萬人次。
3.鼓勵農民自主創業。新增為農服務各類農機專業合作社30個,新建農資直供專營店100家,出臺農村電商扶持政策,新創農產品電子商務示范村50個,實現農村勞動力自主創業3000人。
4.加強清費減負工作。清理行政事業性和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15項,新增平價商店示范店20家。
二、居住條件改善工程
1.改善老舊小區居住環境。完成70個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改造便民路300條、50公里,惠及10萬人。
2.實施棚戶區改造。改造棚戶區項目48個,完成1.1萬戶、127萬平方米的棚改任務,棚改安置房開工建設1.3萬套,基本建成1.2萬套。全市完成舊城改造面積500萬平方米。
3.加快城鄉危舊房改造。維修改造城鎮危舊房屋10萬平方米,解決4萬平方米危舊直管公房安全問題。完成3000戶農村危房改造,實現200戶漁民上岸安居。
4.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新開工保障性住房金鳳小區,繼續推進鳳舞銘居、鳳祥銘居一期等6個保障性住房及安置房小區建設,年內建成20萬平方米,新安置500戶。基本建成公租房1400套,新增公租房租賃補貼240戶。
5.加強市政管網建設。新建城區燃氣管道20公里,新增管道燃氣用戶6000戶。新建改建城區供水管網20公里,受益3萬人。
6.提高物業服務水平。新建連云港物業管理網,提升物業行業監管和業主自治水平,新增20%以上物管小區達到市級以上優秀物業管理標準。
7.提升農村生活生產環境。開展5059個村莊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疏浚縣鄉河道88條,整治村莊河塘1592個,整治灌溉渠道219公里,完成引淮入石泵站、塔山泵站主體工程。
8.提高防汛排澇標準。完成猴嘴閘遷建,實施排淡河下游4000米拓浚等工程,實施小潮河閘等5座病險水閘加固和8座小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實施3000米海堤修復和險工段防護工程。
三、交通出行便利工程
1.提高公共停車服務。完成市區公共停車場規劃布點,新增地下地面立體公共停車場6個。
2.改善城鄉主次干道。改造國省干線公路路面22萬平方米,建成農村公路300公里,改造橋梁30座。
3.開展老舊道路整治。新建云宿路、文苑路等30條城市道路,改造秦東門大街西段、中華路等20條老城區道路,打通西鹽河河濱路、鳳鳴路等10條斷頭路,提升城區道路通達能力。實施市區老舊路燈改造提升工程,改造電纜70公里,新增綠色照明燈具600套。
4.提高公交服務水平。全面推行江蘇交通“一卡通”,開通主城區至贛榆公交線路,新辟優化調整市區公交線路10條,新增427臺公交車并上線運營。
5.擴展市區公共自行車網點。市區新增公共自行車停放點60個,在東部城區新建城市公共自行車出行系統。
四、社會公共安全工程
1.保障城鄉飲水安全。保證沭新渠穩定可靠供水,完成海州水廠深度處理主體工程。鋪設鎮村供水管網60公里,解決24萬人飲用水安全問題。
2.強化食品藥品監管。開展“市民餐桌、健康保衛戰”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涉及食品藥品的違法犯罪。加強大型農產品交易市場和超市質量安全日常監管,食品安全抽檢率達到3批次/千人。各縣區食用農產品入市后快檢實驗室建成率達到50%,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力爭覆蓋50%以上鄉鎮。
3.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新建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鄉鎮20個,主要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例行檢測合格率達96%以上。
4.做好城鄉垃圾污水處理。統籌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農村覆蓋率達到80%。市區新改建達標垃圾中轉站2個,市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理一期工程建成投用,日處理能力達到95噸。實施主城區河道生活污水排口整治和斷頭管網貫通工程。建成農村污水集中處理和截污納管項目20個。新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工程85個。
5.保障電梯運行安全。新推行電梯責任保險,建設電梯安全集控平臺,開展三級聯動與劃片就近救援。印發實施《連云港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指導意見》。
6.推進平安“天眼”建設。新建居民小區、背街小巷、交通要點視頻監控點位1360個。
五、教育強基工程
1.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市培養農村骨干教師550名,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達省定標準的比例提高20%,達70%,外來務工人員隨遷適齡子女100%進入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就讀。
2.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海州高級中學新校區、云臺中學、蒼梧小學西校區、解放路小學南校區、新海小學、建國路小學、市東小學新改擴建工程并投用。新建華杰實驗學校小學部、實施久和小學二期工程,啟動新海實驗中學解放路校區、新華小學、南城中心小學新改建工程,新建幼兒園18所,改造中小學校舍30萬平方米。
3.實施扶貧助學行動。發放困難學生助學金7000萬元、貧困大學生助學貸款9500萬元,結對幫扶困難留守兒童3000名,援助1000個特困家庭留守兒童不低于500元/人,對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在高中及高中以上教育階段發放專項補助。
六、醫療衛生提升工程
1.加強醫療衛生設施建設。市一院新海新區醫院建成,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區門診樓主體完工,開工建設市康復醫院新院區,新增省級示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20個,新建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3.6萬座。
2.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推行契約式服務,農村開展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家庭醫生服務比例達85%以上。提升公共衛生信息化水平,居民規范化電子建檔率達75%以上,65歲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達70%以上。
3.提高殘疾人康復水平。市殘疾人托養中心投入使用,免費完成1000例白內障復明手術、1000名殘疾兒童康復訓練、1000戶(人)適配輔助器具和家庭無障礙工程改造任務。
4.落實優生優育政策。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覆蓋率達90%以上,免費婚檢率達80%以上,免費為2000名適齡兒童開展預防齲齒治療。
七、文化惠民工程
1.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新增公共文化服務場館30家、設施面積10萬平方米,新世界文化城、科技館基本建成,新市圖書館開館,新建農村電影固定放映點80個。
2.完善城鄉廣播電視網絡。開辦應急廣播電臺,構建應急廣播體系,完成無線地面數字電視單頻網建設,確保市民免費收看20套以上廣播電視節目,城鄉有線電視高清信號覆蓋率達40%,高清節目傳輸達50套,農村發展有線電視3萬戶。
3.推進全民閱讀活動。開展“書香連云港”建設,創建書香校園、家庭、社區、機關、企業和軍營300個。建成市圖書館城區分館12家,舉辦第四屆讀書節等全民閱讀活動40項。
4.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舉辦連云港之夏旅游節、西游記文化節。舉辦“中國夢·港城情”廣場文化活動、中國曲藝名家送歡笑等群眾性文化活動1300場,公益講座200場,文化展覽200臺,惠民演出500場,送戲下鄉1200場,送電影到農村1.7萬場,送書進農家書屋30萬冊。推進全民藝術普及,舉辦連云港第二屆戲劇節、第三屆音樂舞蹈節,開展免費藝術培訓輔導2萬人次。
八、全民健身工程
1.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市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南廣場)地下停車場、民防工程基本完工。新建以燈光籃球場為主的鄉鎮(街道)多功能運動場20片,提檔升級300片行政村籃球場。
2.實施全民健身行動。推進“港城健身大聯動”,開展全民健身日、社區體育節、農民體育節、職工運動會、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等活動40項以上,常年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達32%。
3.加快城市慢行系統建設。建成東鹽河、月牙島城市綠道慢行系統。
九、生態環境保護工程
1.嚴格空氣質量管控。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58微克/立方米以下,力爭空氣優良率達到70%。
2.實施城市河道治理。實施薔薇河治理工程10公里,推進玉帶河、東鹽河、西鹽河等城市河道綜合環境整治,加快大板跳閘、沭南閘、沭北閘等控制工程建設,排淡河(東鹽河)、西鹽河基本消除黑臭現象。
3.推進生態環境修復。加強廢棄塘口整治,朝陽西山廢棄塘口治理項目主體工程完成50%,墟溝林場黃草溝治理項目完工,東疏港高速公路西側路塹整治項目主體工程完工、復綠工程完成60%。加強工礦塌陷區治理,錦屏磷礦塌陷區綜合整治項目主體工程完成80%。建設海州灣海洋牧場,建成人工魚礁調控漁場16平方公里,開展海洋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放流各類苗種1億單位。
4.改造提升綠化景觀。全市完成綠化造林8萬畝,推進以玉帶河為重點的河濱綠化提升工程,新增城區綠化面積300公頃,市區綠化覆蓋率保持在40%以上,推進生態林業建設工程,森林撫育9萬畝。
5.加強海綿城市建設。在連云新城等新建城區啟動15平方公里海綿城市示范區建設。
6.大力開展節能減排。實施重點節能改造項目30個,力爭節約15萬噸標煤。完成鑌鑫特鋼、興鑫鋼鐵、亞新鋼鐵脫硫治理設施建設,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推進灌云縣光大環保危險廢物焚燒工程二期項目(10000噸/年)、徐圩新區危險廢物焚燒項目(15000噸/年)及板橋益海危險廢物焚燒項目(10000噸/年),確保一季度開工。
十、社會保障工程
1.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城鎮職工“五險”平均新增參保1.2萬人以上,城鄉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6%、96.5%、98%。新農合各級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425元/人,實現省級聯網醫院的即時結報和大病保險在省級定點醫院的即時結報,提高新農合報銷比例,增加中藥、中成藥報銷品種。
2.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成市級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新建醫養融合型養老機構2家、民辦養老機構6家,建成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30個,新增養老床位800張。
3.實施新一輪扶貧奔小康。突出轉移就業扶貧、特色產業扶貧、小額信貸扶貧、整村推進扶貧,逐步建立扶貧開發長效機制,實現12萬農村貧困人口、40個經濟薄弱村穩定脫貧。
4.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村(社區)司法服務站、“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覆蓋率達100%。開展法律援助“陽光計劃”,受援群眾滿意率達90%以上。
5.構筑社會救助體系。逐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農村低保不低于370元,發放計生困難家庭扶助金1500萬元,紅十字扶貧幫困1萬人以上。實行城鄉困難居民醫療救助全覆蓋,資助困難對象全部參保參合,對住院治療實行“一站式”便捷結算。對在本市發生急重危傷病、身份不明或無力支付相應費用的患者,全部實施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因災因故造成基本生活陷入困難的居民和家庭,全部實施臨時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對城市流浪乞討人員依法救治救助,妥善做好流浪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低保重殘家庭發放補貼金全覆蓋,無固定收入重殘護理全覆蓋。
(孫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