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袁春梅 江榮)32歲的李巧女,是一對可愛寶寶的媽媽,在生命正好之時,一紙白血病的診斷書,讓這一切蒙上了陰影。所幸,全家人不離不棄,娘家哥哥更是捐出造血干細胞救助妹妹。昨日上午,在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筆者見到了前來復查的李巧女,她講述了那段被親情包圍,勇敢走出生活困境的故事。
陽光媽媽患上白血病
李巧女和丈夫趙慶中都是灌云縣人,婚后兩人一起外出打工,并在2009年建起了二層小樓,但是第二年,李巧女就開始生病了。
“當時記得特別清楚,第一年買建材,第二年建房子,第三年她就生病了。”趙慶中說,那是在5年前。一天,李巧女無緣無故開始感覺頭暈、乏力,打不起精神來。當時婆婆陪著她到灌云當地醫院檢查身體,當地醫院檢查出血小板異常,醫生懷疑李巧女患有白血病,建議到大醫院進一步檢查。
很快,趙慶中就帶著李巧女找到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主任趙利東,經骨穿、免疫分型檢查,一紙“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系”的診斷書,讓一家人傻了眼。“當時女兒7歲,兒子5歲,女兒知道我病了,會經常哭。”說起這些,躺在病床上的李巧女掩不住內心的酸痛。
在家人的支持下,李巧女積極配合治療,經過一段時間針對性的化療,病情有了好轉,但是因為經濟原因,她未能堅持化療,出院回家服用中藥治療。
病情穩定4年后又發作
“那次治療后,感覺身體慢慢恢復,我便和丈夫到蘇州打工。”4年時間過去了,李巧女感覺身體還算平穩,她甚至認為病魔已經被殺死。
但在2014年12月,李巧女再次感到乏力、頭暈,到醫院檢查血常規異常。噩夢來臨,白血病復發了!一打聽治療費用,需要幾十萬元。這么多的治療費用,對于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無疑就是天文數字。
李巧女依然記得那天跟婆婆的通話。在電話中,她告訴婆婆,自己的白血病復發了。“趕緊治療,不要擔心錢的問題,不管花多少錢,就是砸鍋賣鐵、賣房子也要治病。”雖然婆婆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但是她的堅決態度,給了李巧女很大的安慰。
“婆婆的話讓我沒有了負擔、壓力。”李巧女說,婆婆的一番話讓她決定不放棄治病,丈夫的不離不棄及家人的鼓勵,給了她繼續治療的信心。當月,她和丈夫商量后,決定回連云港治療,從蘇州趕回后直接入住市一院血液內科。
哥哥的血液輸入妹妹體內
病情危重,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最佳的治療方案。李巧女的姐姐、哥哥為了挽救妹妹的生命,都積極進行了配型。“我的血就是你的血。”哥哥一直安慰李巧女,讓她放心。值得慶幸的是,最終李巧女與哥哥配型成功,并且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移植成功的重要條件)配型全相合。
“當時,我媽媽一直擔心干細胞移植會對身體有影響,所以一直到手術前夕,才告訴我媽手術的時間。”李巧女說,哥哥比她大12歲,自小一直疼愛她。
李巧女家人的親情也感動著醫務人員。醫院血液內科主任趙利東帶領醫療團隊,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詳細分析、討論,并邀請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肛腸外科專家進行多學科綜合會診,確定無其他明顯異常后,最終決定為李巧女實施“同胞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術”。
經過完善的術前準備,今年4月29日,趙利東帶領醫療團隊在市一院先進的移植凈化艙內,為李巧女實施“同胞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術”,帶著哥哥濃濃親情的造血干細胞流向了妹妹的體內,逐步驅走血魔,挽救了生命。
在醫護人員精心治療和護理下,控制了感染、出血風險,移植中沒有發生任何不良反應,李巧女安然度過了危險期。
親情堅定了抗病魔的信念
很快,李巧女體內的造血干細胞得以重建。目前她吃飯還是沒有食欲,但身體正在逐步康復中。這次術后檢查結果,也顯示一切都還正常。
“從去年年底到現在,我老公一直陪著我,因為治病已經欠下了很多外債,但他一直心疼我,不管我想吃什么,他都會給我去買、去做。”李巧女說,老公是她的依靠,老公的不離不棄,讓自己每天都有生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氣。
趙利東說:“我們對李巧女的健康狀況仍在監測中,如果她在一年到三年內沒有出現復發,則有希望長期存活,甚至有治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