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梁和峰)8月的茅山,郁郁蔥蔥。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走進茅山,站在雄偉的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前,望母山頂不時清風掠過,松濤陣陣。
穿越烽火硝煙,回望歷史。連綿群山之間,那段血雨腥風的歲月里,蘇南抗日軍民在陳毅、張鼎丞、譚震林、粟裕等領導下,以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投入到尖銳殘酷而艱巨復雜的斗爭中。
據不完全統計,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軍民共抗擊和牽制了日偽軍10多萬兵力,其中日軍3萬多,偽軍7萬多。抗日軍民對敵作戰5000余次,共斃、傷、俘日偽軍4萬余人。
蘇南5萬多名優秀兒女參加新四軍和地方武裝,7000多人為國捐軀。青山處處埋忠骨,一片丹心照汗青。
探尋一處處抗戰遺址,往事依依,崢嶸歲月令人激動,更催人奮進。我們推出專題報道,以此緬懷先烈,弘揚抗戰精神,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凝聚起更加強大的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韋崗戰斗
時間:1938年6月17日
地點:鎮、句二縣交界處贛船山下的韋崗(今潤州區韋崗)
戰況:新四軍先遣支隊在此伏擊了日軍,斃敵少佐土井、大尉梅澤武四郎以下30余人,毀汽車4輛,繳短槍2支,步槍20余支,日本軍旗一面,指揮刀一把,日鈔7000元。
意義:韋崗戰斗是新四軍進入蘇南后的第一仗。它的勝利擊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不僅打擊了敵人的氣焰,而且振奮了廣大人民的抗戰情緒,威震江南,鼓我士氣,提高了勝利的信心。為爾后江南千百次戰斗和建立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游擊根據地揭開了序幕。
新豐戰斗
時間:1938年7月1日
地點:新豐車站,在京(南京)滬鐵路鎮江與丹陽之間,今丹陽云陽
戰況:新四軍1支隊第2團采用夜襲、白刃肉搏、火攻等戰術,全殲日軍第15師團松野聯隊廣江中隊一個小隊40多人,焚毀車站,繳獲步槍6支,刺刀6把,破壞鐵道一段,公路數里,電桿數10根,鐵絲數百斤。造成通信中斷,鐵路停運一天,公路中斷一月。 我傷6人,犧牲4人。
意義:這是新四軍的首次夜間戰斗,并取得勝利。“新四軍火燒東洋兵!”震撼了京(寧)滬全線的日偽軍,迫使日軍從前線調回兵力,加強京滬鐵路沿線的防守,遲滯日軍西進,有效地配合了國軍組織的武漢會戰。
句容戰斗
時間:1938年8月12日
地點:句容縣城
戰況:新四軍第1支隊第2團為配合國民黨第79軍向蘇南丹陽、武進的進攻,決定以主力襲取江蘇省句容縣城。一、三營擔任主攻,夜襲侵占句容城的日軍,二營在東昌向鎮江警戒,并破壞道路和洛陽橋。此次戰斗共斃傷日軍40余人,摧毀偽維持會,繳獲步槍6支、手榴彈2箱、子彈5000余發、其他軍用品若干。營救被敵人關押的群眾百余人。新四軍傷亡10人。
意義:這是新四軍首次攻入日軍所占縣城的戰斗。
賀甲戰斗
時間:1939年11月
地點:丹陽延陵賀甲
戰況:新四軍發揮近戰特長,與敵人多次白刃格斗,肉搏戰斗。整個戰斗歷時28小時,殲滅日本精銳15師團51池田聯隊所屬寶堰武村中隊和白兔豬猩小隊官兵168名,生俘3名。繳獲輕機槍4挺,步槍100余支,擲彈筒2支,子彈1000余發。我新六團政治處主任劉震英、三營營長劉玉林和77名戰士英勇犧牲。
意義:賀甲戰斗是新四軍在抗日戰爭時期威震江南的一次著名戰斗,在全國產生重要影響。它是新四軍一支隊挺進茅山根據地后開展的第一次大規模的運動戰。戰后被延安總部通電表揚,譽為“延陵大捷”,并被創作成《反掃蕩》戰歌廣為傳誦。
穿越烽火滄桑 共圓中華夢想
在以追尋者身份認真回望這段歷史前,蘇南抗日戰爭的艱苦卓絕與壯懷激烈,對我們很多人來說,還只停留在紅色旅游的風景里或歷史課的書本上。望母山巔抗戰紀念碑前燃放鞭炮,空中必然鳴奏軍號,過去我們總想探究奇跡成因,今日方知乃是歷史回響。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給了我們穿越烽火滄桑的盛大契機:擁抱歷史,胸懷虔敬。
從韋崗初戰到新豐夜襲,從句容攻城到延陵大捷,隱約在耳的槍炮聲中,一幅幅戰斗圖景次第打開。就消耗日偽軍有生力量而言,蘇南抗日戰爭的每一場戰斗,或許都算不上規模龐大,但從1938年6月至1945年8月7年間,5000多場戰斗卻匯成了蘇南抗日戰爭史詩性的勝利。這一場場匯集起來蔚為壯觀的游擊戰,恰恰更好昭示了戰爭史的意義所在:戰爭的悲壯總體現在一槍一彈,歷史皆由無數片段綴成。透過蘇南抗日戰爭,我們要銘記家國之殤、弘揚抗戰精神,要捍衛歷史、珍視和平,我們要深切緬懷曾經浴血奮戰的革命先烈,要向一個千年古國的鳳凰涅槃致敬。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紀念抗日戰爭是為更好履行現實使命。70年前的烽火映照今天同樣壯麗的事業,我們還要從百折不撓的英雄身上,從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之中,汲取強大力量、建設美麗家園。我們要清楚意識到,遠離戰爭、維護和平,自強永遠是最好的方式;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是對先烈們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