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李國瑞 通訊員 鮑林)早年,在新浦(今海州)民主東路龍尾河西首,有一座中西合璧、古色古香的民國建筑。
它坐北朝南,面闊近20米,高約15米,兩層樓房,正立面頂端矗立著三角形和半圓形山墻,發券拱門上方鑲嵌有四塊長方形匾額,分別刻著“迎賓”、“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和“隴海公寓”字樣。
這就是連云港市級文保單位、原連云港市革命紀念館所在地隴海公寓。
不過,對于市第一人民醫院原主任醫師、今年86歲的許乃祿而言,這座建筑絕不僅僅是一處文物和紀念地。
這是老人曾經的家。
“抗戰時期,父親經營隴海公寓,我們全家在這里生活了七八年。”在市革命紀念館復建的隴海公寓內,許乃祿撫摸著墻壁動情地說。
“那時我已經上小學,當時的許多事情,至今還記得清清楚楚。”
棄軍從商——
雷鶴亭興建隴海公寓
隴海公寓的建設者是河南人雷鶴亭。雷鶴亭(1888—1983),早年因家貧參加北洋軍,跟隨張勛部統領白寶山,參加過南京、奉天等戰役。
1915年12月,白寶山被任命為新設海州鎮守使,雷鶴亭為其下屬一個營長,負責稽查私鹽。
1925年,37歲的雷鶴亭卸甲從商,利用任職期間積攢的資金,買下了后河沿岸的地皮,建造了一所高級公寓,恰逢隴海鐵路這一年修到新浦,因此起名“隴海公寓”。
“這樣環境優雅、鬧中取靜的高級旅社,在當時蘇北魯南地區都是首屈一指。”許乃祿回憶。
對于當時新浦的繁華,許乃祿印象深刻。
“當時的新浦是隴海鐵路的起點,南有前河(今市化路),北臨大潮河直通大浦港,可行輪船;東西有鹽河溝通南北水運,水路交通十分便利。黃海有豐富的水產,更盛產食鹽,政府在新浦設有多家鹽業運輸公司,新浦的商業也隨之繁榮。公大商行、義信商店、海豐面粉公司、戲院、旅館等都是那時興起的。”許乃祿介紹。
抗戰爆發——
父親許文甫慘淡經營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1939年3月,海屬全境淪陷。
“抗戰開始后,雷鶴亭忙于新浦萬字會的事務,父親許文甫以入股的形式,取得了隴海公寓的經營權,成為實際上的經理。于是,我們一家就搬進了隴海公寓后院的平房中居住。”許乃祿回憶。
許文甫(1889—1976),山東鄆城人。1920年前后曾在新浦鹽務稽核所、淮北鹽務局任職??箲饡r期入股隴海公寓并擔任經理,解放后曾任新海連市(連云港市舊稱)政協委員。
由于日軍數次轟炸海州,海州全城幾成廢墟,許多居民只得搬遷到新浦,一時新浦人口驟增,居民達到5萬之多,隴海公寓門前依舊車水馬龍,生意興旺??杀砻娴姆睒s,卻無法掩蓋深刻的危機。
特務統治———
日本憲兵天天來抓人
“日本實行的是特務統治,新浦大街上,光是憲兵隊就有兩處。一處在隴西旅社后院,一處在現在通灌路附近。偽警察和日本憲兵天天出來抓人,凡是被帶進憲兵隊的,沒人能活著出來,很多人都讓狼狗活活咬死了。”許乃祿說。
“有一次,我親眼看見十幾個人被捆綁著帶進憲兵隊,據說是因為‘通八路’,從贛榆抓來的,后來都被殺害了。”
“當時日本憲兵和偽警察經常來隴海公寓,名為‘檢查’住宿客人,實為敲詐勒索。我父親只好事先準備好吃好喝的和打點用的錢財,哄他們高興,否則,他們就大吵大鬧,揚言封店抓人。”當時的情景,許乃祿記憶猶新。
公寓員工——
人人懷有一顆愛國心
“日本人壞??!當時新浦有個第八工廠,其實就是日本人屠殺中國人的屠場,我們小孩子,白天都不敢靠近那里。”許乃祿當時是普愛小學(全名“新浦普愛平民義務學校”,抗戰時期,日軍將其改為“新浦模范小學”,今連云港市建國路小學)三年級學生,校門口不遠處,就有一個日軍哨卡。
“每次經過那里,日本兵總是挺起刺刀,瞪圓眼睛,用日語大吼:‘喂,干什么的?!’我必須立刻立正,用學校教的日語回答:‘我是新浦模范小學的學生。’日軍才擺手放行,要是說錯了,后果不堪設想。”許乃祿回憶。
“隴海公寓的員工,雖不屬哪黨哪派,但人人懷有一顆愛國心。他們目睹日寇種種欺壓中國人的暴行,對敵人恨之入骨。”許乃祿說。
地形便利——
成為地下工作庇護所
“隴海公寓下設專管財務的賬房,由河南人呂紹東負責打理。茶房有王錦章、韋國祥、苗德、陳二、老丁等人負責服務,后院有燒茶爐的老姚,前門過道有常年擺水果攤的老張,他們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服務體系。”許乃祿說。
“在平常工作中,一旦遇到日本人查房,他們就用大喊服務口號的方式通風報信,使旅客有所準備,避免日本憲兵的盤查和麻煩。”
由于隴海公寓日常來往客商較多,還經常有來新浦演出的戲班子住宿排練,環境較為復雜,這便為共產黨開展地下工作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庇護所。
“公寓地形便利,后面有一個幾間平房圍成的家屬小院,通過過道與公寓一樓相連,從后院透過窗戶,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公寓一樓直至大門口的一舉一動。小院后門直對大潮河碼頭,如有緊急情況,茶房可以隨時通知客人從后院登船脫險。”許乃祿告訴記者。
父親往事———
曾掩護多名同胞脫險
1938年2月底,受中共長江局派遣的張文海、谷牧來到新浦,住進隴海公寓。3月初,東北軍57軍112師地下工委正式成立。3月11日,在隴海公寓二層西北角套間客房里,工委正式發展萬毅為特別黨員,并為其舉行了入黨宣誓儀式。
在半年多的時間里,隴海公寓成功地掩護了地下工委的活動,沒有發生任何危險。
許文甫除了日常料理旅店生意外,也常常打麻將交友。
“當時父親的朋友中有一位姓傅的,在新浦西跳外開了一家銅器店,常來公寓談生意。后來許久沒來,一打聽才知道被日本人抓去了。父親用了許多方法,也沒能救出此人,后來才知道他是地下黨員,在南京雨花臺就義了。”許乃祿說。
追憶過去———
歷史要讓更多人知道
讓許乃祿印象最深的,是被日本人監禁在隴海公寓里的一個姓尹的新四軍女干部。
“她被日本憲兵隊長期監禁在一間客房里,卻毫不屈服,仍抓住機會宣傳抗日。日本人盯得松了,她就跑到我家串門。”
“當時,她常對我講,日本人占領了我們的國家,你一定要記住這個仇恨,長大了打鬼子。父親很敬佩她,花錢到處托人營救,最終成功救出了這名女干部。”許乃祿欣慰地說。
建國后,隴海公寓實行公私合營,1978年改為新城旅社,1987年6月恢復舊貌,辟為連云港市革命紀念館。2003年,原址因舊城改造被拆除。2011年,隴海公寓在市革命紀念館新館復建完成。
退休后,許乃祿常常到復建的隴海公寓逛逛,一邊參觀,一邊回憶。“雖過去70多年了,但這段歷史,還是要讓更多的后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