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70年的抗日烈士 徐佳標被確認為“革命烈士”的經過 2015-10-14
【連網】( 張晨晨)徐佳標是連云港和淮安地方黨史上的重要人物———他1943年參加新四軍;1945年9月6日,年僅19歲的徐佳標在淮陰城攻堅戰中,擔任尖刀班班長。
蘇北小延安:說不盡的紅色故事 2015-09-02
【連網】(策劃:徐勤飛 郝忠軍 撰稿:金同啟 張晨晨)1982年,江蘇省省長惠浴宇語重心長地對前去采訪的黨史工作者說:“灌南是老區,能稱得上革命之家的多著呢!”
“8·15”當天,新四軍已兵臨南京城 2015-08-27
【連網】(記者 王曉映 陳月飛)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當天,從南京城出來三個日本鬼子,來到竹鎮新四軍駐地。他們奉敵酋岡村寧次之命與新四軍談判投降問題,這比芷江洽降早了近一周。
戰地紅花 光榮綻放———海屬婦女抗戰追記 2015-08-26
在我市的濱海療養院,90歲高齡的女新四軍戰士何賦亭,為筆者唱起了《紡紗之歌》,這是一首抗戰年代在婦女群體中流行的歌謠。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前夕 八旬老人回憶慘死南京的父親 2015-08-25
【連網】(記 者 陳 兵 通訊員 楊玉玲)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不朽之偉力 ——淮安人民在抗戰中 2015-08-25
【連網】浩浩湯湯的洪澤湖如泣如訴,縱貫南北的大運河濤聲澎湃。任憑時光過去了大半個世紀,這湖水、這河水依然汩汩作響,仿佛在不倦地言說著淮安大地上曾經書寫的壯麗的史詩——
曾在連云港戰斗過的11位烈士入選第二批抗日英烈名錄 2015-08-25
【連網】(記 者 徐 芳 通訊員 胡繼明 賀龍廣)2014年9月1日,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同時民政部還公布了第一批總數達300人的抗日英烈名錄。
烽火八年 抗戰宿遷記憶 2015-08-24
【連網】在宿遷市圖書館展覽室,有兩份老報紙。一份是1938年5月12日《大阪朝日新聞》的《號外》,其上刊登了一張日寇騎兵攻入宿遷陳集鎮的大幅照片,殘垣斷壁觸目驚心
徐州見證勝利 七十年前日軍在此投降受審伏法 2015-08-21
【連網】1937年7月7日,那一聲轟隆的炮聲在宛平城炸響之后,戰火與硝煙就開始彌漫在中華民族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烽火八年南通篇 火燒竹籬三百里 2015-08-17
蘇中是華中對敵斗爭的前哨和對頑斗爭的后方,是華中的烏克蘭,是整個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人口最多、物產最豐富的地區。
烽火八年蘇州篇 水鄉火種燎原江南 2015-08-14
【連網】轟炸、縱火、殺戮、奸淫、擄掠……日寇鐵蹄摧殘蹂躪之下,人間天堂瘡痍滿目,3萬平民亡于戰火,江南水鄉民不聊生。
烽火八年 無錫軍民打出抗日根據地 2015-08-13
【連網】近期展出的《抗日烽火在無錫》展品中,有一件抗戰文物十分搶眼:那是1941年5月啟用的無錫縣政府第四區沿蠡鄉公所鈐記章(見題圖右上),這是當年無錫縣建立抗日政權的有力物證。
李光蘭:“兩代人一桿槍”的抗戰故事 2015-08-12
李光蘭,本次抗戰故事的講述者,今年86歲。先后參加過抗日戰爭,濰坊、濟南、淮海、渡江和淞滬戰役等。在父親影響下,她十幾歲時就參與抗戰宣傳工作。在齊河縣擔任兒童團團長期間,組織當地的青少年參加抗日,鼓舞地方群眾共同抗戰。不僅如此,她用自己的文字...
江南堡壘 ——寫在常州大地上的抗日史篇 2015-08-12
1938年2月15日,毛澤東致項英、陳毅電指示:“目前最有利于發展的地區還是江蘇境內的茅山山脈,即以溧陽、溧水地區為中心,向著南京、鎮江、丹陽、金壇、宜興、長興、廣德線上之敵作戰,必能建立根據地,擴大新四軍基地。
嘯叫的子彈 ———濱海區中的幾次戰斗 2015-08-12
英國著名記者李德哈特曾經說過:若你想要和平,便應了解戰爭。這種人類解決糾紛的最高手段,將每一個個體都會卷入其中,讓他們沉淪、痛苦、瘋狂、反抗;而在中國,最讓人刻骨銘心的戰爭,無異于抗日戰爭。
烽火八年之鎮江篇 茅山:壯麗凱歌唱響70年 2015-08-11
【連網】(梁和峰)8月的茅山,郁郁蔥蔥。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走進茅山,站在雄偉的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前,望母山頂不時清風掠過,松濤陣陣。
海陵反“蠶食”戰役始末 2015-08-11
【連網】(記 者 李國瑞 實習生 閆偉 通訊員 邱仕明 鮑林)抗戰時期,中共海陵縣位于濱海地區抗日根據地的東部邊緣地帶,南臨隴海鐵路,東接海州附近敵占區,西依馬陵山,是連接華中、山東兩塊大根據地的紐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為日偽所覬覦。
“手印墻”,講述不屈的抗爭 2015-08-10
在南京市民吳先斌個人投資籌建的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內,有一面巨大的手印墻,上面是520多名抗戰老兵的手印。
我爺爺的抗戰 2015-08-04
【連網】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里,重走抗戰喋血路,我更加緬懷我的爺爺楊慶生。
永載史冊的“連云港保衛戰” 2015-08-04
【連網】(記者 李國瑞 實習生 閆偉 通訊員 鮑林 劉陽)連云港地處黃海前哨,東瀕海道,西接徐邳,北控齊魯,南蔽江淮,有“海防要塞”、“中原門戶”之稱。
兩層灰色小樓 訴說隴海公寓的前世今生 2015-07-30
【連網】(記者 李國瑞 實習生 閆偉 通訊員 邱仕明 鮑林)7月28日上午,筆者跟隨市革命紀念館工作人員一同前往復建后的隴海公寓。走進這棟位于紀念館西側的兩層灰色小樓,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
蘇魯交通線上的“紅色秘戰” 2015-07-27
【連網】(記者 李國瑞 實習生 閆偉 通訊員 邱仕明 鮑林)1938年5月,徐州淪陷后,在徐州附近從華中通往華北的秘密交通線被敵人破壞,此后一段時間內,華中與華北乃至延安的聯系只好通過海上船只來往。
疾風掃秋葉戮力滅敵偽——海陵反蠶食戰役回溯 2015-07-22
【連網】(策劃:徐勤飛 郝忠軍 撰稿:張晨晨)《三國志》中有這么一句話:擊疲弊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
劉少奇在濱海區的紅色足跡 2015-07-21
【連網】(記 者 李國瑞 實習生 閆 偉)“年初,在沭河兩岸的村莊里召開‘五老’座談會時,我聽到了關于劉少奇(當時化名胡服)當年在濱海區的好多故事,有的是第一次聽到,是新挖掘出來的故事。”70歲的王宗富老人告訴筆者。
后云臺山疑有“藏軍洞” 抗戰國軍遺骸或藏其中 2015-07-20
【連網】(張晨晨 史燕青 楊浩 徐茂榮)電影《集結號》講述了一位老兵執著尋找陣亡烈士的故事,但直到解放多年后,才在一次隧道開挖工程中找到他們。
血染黃海 魂聚云臺——連云港保衛戰追記 2015-07-14
【連網】(策劃 徐勤飛 郝忠軍 撰稿 張晨晨 李慶峰)“大桅凌霄連島橫,朝陽出海水云彤。萬人登壘御強虜,六月鏖兵屠孽龍。
贛榆戰役 一場威震蘇魯的敵后攻堅戰 2015-07-07
【連網】(記者 李國瑞 通訊員 邱仕明 鮑林)7月1日中午,贛榆區贛馬高級中學門前,出入的學生三三兩兩,一名保安師傅正在樹蔭下乘涼。
血戰小沙東 新四軍16名將士譜寫抗日悲歌 2015-07-04
一塊鐫刻“小沙東海戰紀念地”八個大字的石碑靜靜地立在228國道東側,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那段歷史。
“血和鐵”書寫尊嚴與大義——淮海區的幾次戰斗 2015-07-01
【連網】(策劃 徐勤飛 金同啟 郝忠軍 撰稿 張晨晨)“戰爭似乎就意味著血和鐵”,這是古羅馬著名教育家昆體良的名言,短短幾字,便道出了戰爭的殘酷。
贛榆鹽倉城村有段胡連長的抗日故事 2015-06-22
【連網】(記者 李國瑞 通訊員 鮑林) “老家的故事有很多,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自己退居二線了,總想著寫點文字,紀念一下。”說這番話的人,名叫董淑華,他家住在贛榆區海頭鎮鹽倉城村。
許乃祿:父親在抗戰時經營隴海公寓 2015-06-11
【連網】(記者 李國瑞 通訊員 鮑林)早年,在新浦(今海州)民主東路龍尾河西首,有一座中西合璧、古色古香的民國建筑。
茶水店老板的抗日故事:設計勒死小鬼子 2015-06-05
【連網】(記者 李國瑞)七十多年前,海州城以西四十多里的白塔埠是個有上千人的集鎮,東去西往、北上南下比較方便,在隴海鐵路上還有個火車站,每到逢集,十里八村的人來此買賣東西,是個人、財、物容易集聚的地方。
67歲王統祥追憶抗日英雄胡文臣 2015-05-26
【連網】(記者 李國瑞)5月25日上午9點,陽光明媚。位于市區巨龍南路上的雙盛花園門前,行人穿梭不斷,67歲的王統祥已在樓下等候,他要給筆者講述抗日英雄胡文臣的故事。
小八路的春節 2015-05-22
【連網】(記者 李國瑞)70歲老人王宗富家住東海縣,他的爺爺王太中在抗日戰爭時期曾是沭河大隊的一名班長。“爺爺在世時,每年春節前夕都要講幾個故事,尤其是其中的一個小八路,1942年時年僅14歲,他過的1942年那個春節,確實令人難忘。”
沒有硝煙的戰爭:東海秘密交通線上的“秘密” 2015-05-08
【連網】(記 者 李國瑞 通訊員 鮑 林)70歲的王宗富經常聽村里老人講抗日故事,其中有一個叫做“秘密交通線上的秘密”。
94歲左益大老人 親歷鬼子“梳篦”式大掃蕩 2015-05-06
【連網】(記 者 李國瑞 通訊員 鮑 林)左益大的家,位于東海縣和平路小學附近一處老式院落中。筆者抵達那里時,已是下午四點鐘。
74歲蔣金明講述金漢章與青年抗日宣傳隊的故事 2015-05-01
筆者與蔣金明素昧平生,上周末,通過電話聯系,我們見了一面。他聊了一些關于金漢章的故事。
長短槍手榴彈與鬼子對峙 葛氏兄弟一天后逃脫 2015-04-21
每天下午,86歲的王慶賢都會與幾位老友相約登山,鍛煉身體。在這八九位老人中,王慶賢的年齡最大,他退休前是灌云縣伊山鎮的民政股長,人們都稱呼他“王股長”。
《抗日小學拾糞歌》 承載一代人的特殊記憶 2015-04-18
【連網】(記者 李國瑞)“東方紅,太陽亮,拿起糞叉背起筐,走大街,串小巷,不知不覺拾滿筐;太陽亮,光萬丈,抗日小學歌聲響,早早晚晚把糞拾,地里莊稼嘟嘟長……”
六架敵機輪番轟炸 87歲孫敏愷回憶日軍侵占沙河鎮始末 2015-04-13
【連網】(記者 李國瑞)贛榆區沙河鎮東風路76號是一幢兩層小樓,4月9日上午,本報記者見到了這幢小樓的主人——87歲的孫敏愷。老人正在二樓看書,“老伴去年摔傷了腿,在隔壁臥室休息。”
聽父親講抗日的故事:馮莊九勇士浴血斗敵寇 2015-04-10
【連網】(記者 李國瑞)“我的父親、母親都是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老共產黨員,我小時候,他們雖不會講安徒生和格林童話,但他們講的革命斗爭故事卻深深吸引著我。
87歲王文斌:我記憶中的連云地區軍民抗戰 2015-04-08
【連網】(記者 李國瑞) “我出生于1928年,1938年日軍打到了連云港,那一年,我剛滿10歲。10歲,正是記事的時候。”4月7日上午,在香溢世紀花城小區28號樓2單元502室,87歲的王文斌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