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當年修建水庫可不容易啊。那時,我們沒有工業機械,整個水庫都是靠人工挖出來的。周邊鄉鎮的人都來幫忙,動員了4600多口子人……”這個冬日,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班莊鎮前集村的新老黨員們在紅領巾水庫的紀念碑前開始了一堂特殊的黨課活動,紅領巾水庫的建設者與見證者李步祥老人正把當年水庫的建設場景娓娓道來。
重走當年路,初心激壯志。黨員們聽著李步祥老人的講述,認真觀看石碑背后的故事,特別是當年少先隊員們傳承紅軍“以我所能盡責任的精神”,義務為水庫挑石、送水,又通過撿廢品、撿樹根積攢一分錢,捐建水庫的事跡,讓在場黨員深刻感受到了當時紅領巾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黨員們被一段段真實的歷史所感染動容,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身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與責任,紛紛表示將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優良傳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回顧建設史,荒山變綠洲。“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黨員們感慨,回顧建設史,荒山變綠洲。當年那群正值風華正茂的建設者如今已是蒼顏白發的花甲老人。正是他們無私的付出和奉獻,才有前集村日新月異的發展。
60多年來,紅領巾水庫灌溉滋潤了萬頃良田,恩澤了一方百姓。在水庫壩頂上,李步祥老人還向新黨員講述了紅領巾水庫為周圍村莊帶來的改變,當時的農作物品種單一,產量低,畝產不過幾百斤,而且是靠天吃飯的,紅領巾水庫的修建不僅徹底根除了水患,還充分發揮了水利灌溉的作用,現在的農作物和水果都不再像以前一樣產品單一,我們老百姓的生產條件和收益得到了大幅的提高,真的是小山溝變“聚寶盆”,荒山坡變身“花果山”。
暢想新發展,建功必有我。“幸福生活就是從水庫的建設開始的,我們應該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時代的發展。”一位承包水庫的村民自豪地說道。一條水庫帶來了他們村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條件,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如今,班莊鎮前集村的“一灣綠水、一池好魚、一片良田、一村祥和”的新農村振興正逐漸變為現實。該村依托山嶺及紅領巾水庫的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晚秋黃梨、藍莓等農產品種植產業,結合山水資源優勢,堅持紅色文化引領、藍色水域推動、綠色農業增效的“紅藍綠”三色發展。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紅領巾水庫的創建歷史激勵著我們全體黨員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黨員們紛紛表示,要繼承和發揚先輩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此次的所思所想轉化為工作的動力,發揮出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未來十年的前集村,將是一個集現代化農業、綠色環保、鄉村旅游、智能化生活和社區建設于一體的美好家園。農業無人機、智能灌溉系統等科技手段將為農民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農家樂、民宿等旅游項目的出現,勢必為該村注入強大的發展動力。”此次圍繞紅領巾水庫開展的黨員冬訓活動,進一步強化了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讓全體黨員的思想得到了洗禮和升華,更加堅定了為黨和人民奉獻的信念,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在尋訪初心的過程中,感悟思想偉力,汲取奮進力量。下一步,班莊鎮將乘著新時代的富民東風,緊跟黨的鏗鏘步伐,不斷豐富黨員冬訓的內容和形式,從而匯聚致富力量、厚植強鎮沃土、繪就富民底色,讓冬訓之花在班莊大地綻放得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