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今冬首場寒潮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近日迎來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作為抗寒利器,羽絨服、羽絨被等羽絨制品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但一些以“絲”代“絨”的偽劣羽絨制品卻以次充好,在線上、線下市場肆意泛濫,蒙騙廣大消費者。如何辨識“假羽絨制品”?選購和養護羽絨服時有哪些誤區?“真真”為您答疑解惑。
??誤區一:“含絨量”就是“絨子含量”?
??真相:兩者雖然語義相近,但卻代表不同成分的羽絨。“含絨量”指羽絨中絨子和絨絲所占的質量百分比,而“絨子含量”則單指羽絨中絨子所占的質量百分比。從科學角度看,在羽絨制品中發揮保暖作用的是“絨子”,而非“絨絲”,因此我國羽絨服裝新國標將“含絨量”修改為“絨子含量”,無疑對填充羽絨的品質要求更嚴格,也將羽絨服的標準提高了。
??誤區二:鵝絨的保暖性能優于鴨絨?
??真相:這一說法過于絕對。在成熟度相同的情況下,鵝絨的質量大多好于鴨絨。但從鴨絨與鵝絨細小絨絲形成靜止空氣的能力來看,二者的保暖性并無明顯差別。值得一提的是,成熟度較高的鴨絨質量還會優于成熟度較低的鵝絨。
??誤區三:白羽絨比灰羽絨更具保暖性?
??真相:理解有誤。無論鴨絨還是鵝絨,都有白色和灰色之分,這取決于鵝或鴨本身的顏色,與羽絨的保暖性并無關聯。在某種角度上存在白絨氣味更輕、面料適應性更好的優勢,但這也會受到工藝等多種因素影響,并不能說白絨的保暖品質更高。
??誤區四:羽絨服越厚重就越保暖?
??真相:并非如此。羽絨服的保溫效果與其薄厚程度沒有直接關系,更多是受絨子含量和充絨量、蓬松度、面料防風性能等因素影響。羽絨服內部填充的絨子含量越高,其蓬松度也越高,羽絨所包含的隔熱空氣就越多,衣服也會越保暖。反之,如果羽絨服內部填充過多的絨絲,其質量和厚度雖有所增加,但其保溫效果也不理想。
??誤區五:羽絨服適合干洗?
??真相:恰恰相反。絕大多數羽絨服內側的洗滌說明會標注“不可干洗”。因為羽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而目前最常用的干洗劑四氯乙烯會損壞羽絨的蛋白質成分,造成羽絨氈并、板結,使羽絨發硬,失去蓬松性,導致其保暖性能降低。此外,大多數羽絨服外面的材料還有防水、防風的涂層,干洗劑可能會導致這層涂層脫落,失去防風防水特性的同時,加速布料老化,使羽絨服壽命受損。
??“真真”教您正確選購羽絨服
??一看:看產品標簽信息是否齊全。標簽應該標注生產廠名、羽絨種類、絨子含量、充絨量、面料材質、產品尺寸等信息。
??二按:將羽絨服放松鋪平,讓其自然恢復3分鐘,再用手按壓,隨即將手松開,看是否能很快回彈恢復原狀。如彈不起來或回彈很慢,說明填充料質量欠佳;如根本無回彈性,則填充料很可能并非羽絨。
??三摸:用手摸捏,試其手感柔軟程度有無過大過粗的長毛片、羽毛梗等。如手感柔軟又有完整的小毛片則為正宗產品。如有過大過粗的長毛片,手感柔軟但回彈性差,系軟化毛片而非羽絨。如手感柔軟但有短小粗硬的羽軸則為粉碎毛,這種羽絨服不具備保暖性能。
??四拍:用力拍打羽絨服,看有無粉塵溢出。如無粉塵溢出則為好產品,如有粉塵溢出則為粉碎毛等偽劣填充料。
??五揉:用雙手揉搓羽絨服,看是否有毛絨鉆出。如有毛絨鉆出,說明使用面料不防絨。
??六聞:用鼻子接近羽絨服做深呼吸數次,再與一般面料對比,看有無異味或臭味。
??七掂:用手掂一掂羽絨服的重量,同時觀看體積的大小,重量越輕體積越大則為佳品,絨子含量70%以上的羽絨服,體積大于同等重量棉花兩倍以上。
??八試:選購羽絨服時一定要試穿,注意胸圍要大小適中,要感到既不緊也不松,才算穿著合身,這樣的羽絨服才能達到最佳保暖效果。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