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
支原體肺炎刷屏
剛開學就有不少孩子感染
現在不少成年人也“頂不住”了
因此入院的不在少數
17日
“阿奇霉素”登頂熱搜
但這種藥可不是隨便吃的!
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使用謹遵醫囑
由于肺炎支原體沒有細胞壁,大家所熟悉的青霉素和頭孢,這類抗生素都是以細胞壁作為靶點,因此對肺炎支原體完全無效。
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如羅紅霉素、阿奇霉素,目前為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首選治療藥物。
對于兒童,阿奇霉素通常有兩種服用方法:三日療法3天為1個療程,按每公斤體重10mg阿奇霉素計算,一天一次,停4天后可重復第2個療程。五日療法5天為1個療程,第一日按每公斤體重10mg阿奇霉素計算,第2日至第5日按每公斤體重5mg阿奇霉素計算,一天一次,停2天后可重復第2個療程。
為什么需要“服3停4,服5停2”?由于阿奇霉素的終末消除半衰期約為68小時,可以理解為該藥在體內“滯留”時間較長,用藥3天之后,仍有約一半藥物留在體內。而且連續用藥,易產生耐藥。
醫生提醒,市民如果出現發熱伴有劇烈咳嗽,應及時就診,盡快查明病因,規范治療,切忌自行盲目用藥,不規范的混搭用藥可能引發嚴重的后果,甚至會導致死亡。
支原體肺炎和流感“雙重來襲”
支原體肺炎是兒童常見的社區獲得性肺炎,多發于秋冬季。但今年該肺炎提前來襲,且患者數量較往年明顯增加。有兒科醫生指出,“今年可能是肺炎支原體流行大年”。
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內科門診主任、發熱門診主任李淑華介紹,中心實驗室檢測發現,6月份的支原體感染已明顯增多,9月陽性率有稍稍下降的趨勢,但10月數據又有回升,目前仍在接近20%的范圍內波動。
李淑華提醒,支原體感染表現出多樣性,有高熱不退的,也有表現為中低熱病人,有肺炎、肺不張或胸腔積液的患者,也有表現為支氣管炎的患者。由于肺炎支原體更容易對肺部造成不可逆損傷,它的治療切忌拖延,孩子反復發燒三天以上不退,就建議要到醫院看診、積極治療。
支原體肺炎雖然癥狀上和普通感冒或流感十分相似,但它既不是細菌也不是病毒,是一種特殊的病原體,所以,不少家長如果初期沒有引起重視,自行購買感冒藥或消炎藥給孩子服用,不但不對癥、沒效果,還會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支原體肺炎導致“白肺”?有后遺癥嗎?
支原體肺炎是否會出現“白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呼吸科主任徐保平認為,有的支原體肺炎患者,肺部影像上顯示有一片白色,大多是一個肺葉或肺段感染所致,這和醫學上所說的“白肺”是兩個概念。通常來說,“白肺”是指雙肺彌漫性病變,主要發生在重癥感染時,其癥狀和嚴重程度都與支原體肺炎有所不同。
有人稱,支原體肺炎易跟普通感冒混淆。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介紹,與普通感冒相比,支原體肺炎癥狀更重、持續時間更長。北京兒童醫院小湯山診療中心副主任護師張潔稱:“支原體肺炎病程多在2周左右,一般預后良好,不遺留后遺癥。少數可發展為危重癥,常以呼吸困難和呼吸衰竭為突出表現。”
肺炎支原體感染患者,都需要治療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兒科見習醫師孫華穎表示,肺炎支原體感染不等同于支原體肺炎,是否需要治療要根據感染部位及癥狀判斷。如果懷疑是肺炎支原體導致的上呼吸道感染,不建議抗感染治療,可自愈;而感染累及下呼吸道會出現咳嗽等癥狀,少部分感染者會進展為肺炎,需抗肺炎支原體治療。
支原體感染高發是在還“免疫債”?
為何今年肺炎支原體如此“來勢洶洶”?
有研究表明,肺炎支原體的低流行可能導致兒童由于免疫刺激的缺乏,造成對肺炎支原體的免疫力下降,形成“免疫債”。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疑難感染診療中心主任彭劼表示,醫學上并沒有“免疫債”的概念,而是一種通俗易懂的形象表述。所謂“免疫債”,也可稱為“免疫差距”,指的是人長期低接觸某種特定病原體后,導致病原體免疫刺激缺乏,從而形成易感人群增加的局面。而易感人群增加后,自身的保護性免疫力較疫情前有所下降。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一直采取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方式防疫,并沒有機會接觸肺炎支原體,易感人群增加導致群體免疫變差。疫情放開后,人們再次接觸肺炎支原體時就會出現免疫過激反應,從而出現暴發流行。
彭劼提到,今年人們感覺肺炎支原體感染似乎出現高峰,還可能與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后的檢測病原體意識增強以及檢測手段增多等有關。
“過去三年出生的孩子,沒有接觸很多病原體,家長就要格外留意。”彭劼提醒,做好日常個人防護很重要。
肺炎支原體感染主要是經過飛沫傳播,目前,還沒有針對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疫苗。
彭劼建議,低齡兒童、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應盡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必須去時應戴好口罩,同時保持勤洗手、勤通風等良好的衛生習慣。若出現高燒反復不退、精神差,在使用一般的感冒藥或者消炎藥后,癥狀無好轉,反而有加重趨勢,即使沒有咳嗽或咳嗽較少,也建議去醫院看診,并結合臨床和影像學表現以及病原學、血清學檢查來進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