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書記,那些外來人員信息登記表上報了嗎?那些口罩發下去了嗎?”剛剛從手術臺上做完接骨手術的侍新海躺在病床上,仍然沒有忘記受傷前手里的工作,忍著劇痛問村黨支部書記侍軍。就在前一天晚上,侍新海因為急著去卡口為值勤人員送口罩,不成想在路上被一輛電動三輪車給撞成了重傷,鎖骨、肩胛骨骨折,右側肋骨也斷了兩根。看到侍新海傷成這樣,仍對工作念念不忘,侍軍當場落下淚來,連忙安慰他:“你傷得這么重,安心養身體要緊,這些事已經安排人做了。”
今年31歲的侍新海是灌云縣侍莊街道侍圩村會計,也是大家公認的村委會大忙人。面對艱巨的疫情防控阻擊重擔,侍新海不懼風險、主動請纓,舍小家顧大家,以“拼命三郎”的干勁連續20多天奮戰在防控第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年輕共產黨員情牽防疫一線的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
8月2日深夜,村里接到街道緊急通知,要求連夜在村頭設卡,嚴格檢查外地返鄉人員。按照規定,凡是從低風險地區返鄉人員在到達縣城高速公路收費站卡口后,必須立即由所在村干部接回村里落實居家隔離措施。考慮到這項任務的重要性和村里派車的難處,侍新海主動擔起了這個重擔,他說:“村委會里人手本來就很緊張,我年輕,吃得住熬夜,視力又好,家里車也是現成的,是接人的最合適人選。我保證隨叫隨到。”至今,他已經從縣城卡口接回了32名外地返鄉村民。
在村里,侍新海除了會計業務外,還身兼數職,比如民事調解員、創文推廣員等等。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凡事堅持做到“三勤”,一是腿勤,每天都要到村里轉轉,到村民家走走,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二是嘴勤,碰到村民他都會聊上兩句,如果誰家遇到問題,他會盡自己所能幫著解決;三是腦勤,每進行一項工作,他都會多想多反思,做工作上的有心人。8月以來,侍新海更是成了村里疫情防控一線的“萬金油”,白天黑夜連軸轉,大事小事都爭著做。有人勸他說:“新海,你這么跑著做事,累不累啊?”他總是擺擺手笑言:“嗨,什么累不累的,為鄉親們服務,值得!”也正因此,侍新海有了“拼命三郎”這個雅號。(陳路 徐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