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您好,請出示您的行程卡。”在市區僑匯公寓卡口,海州區路南街道葵花社區志愿者張玉梅對過往行人說。據悉,從防疫工作開展以來,張玉梅看著丈夫潘家千投身防疫一線,每天工作12個小時,她也來到社區報名參加志愿服務,連日來,夫妻倆共同為防疫貢獻自己的力量。
日前,在市區僑匯公寓卡口,居民張玉梅身穿志愿者馬甲,一手拿著掃碼牌,一手拿著體溫槍,對過往的居民測量體溫、查驗行程卡;而在相隔500米的極美園小區卡口,她的丈夫潘家千此時也在卡口為過往居民測量體溫、查驗行程卡。他們已經連續工作5個小時沒有休息過。
從防疫工作開展第一天,潘家千就參與上門登記常駐人口信息等工作,后來社區設置卡口,潘家千主動承擔了極美園小區卡口的檢查工作。看著丈夫每天奔波在防疫一線,早上6點多出門,晚上11點多才回家,張玉梅就對他說:“看著你們這么辛苦,防疫工作肯定也需要志愿者,我也要去參加防疫工作。”說完,她就來到社區報名,被分配到僑匯公寓卡口負責檢查工作。
“這對夫妻是我們社區的模范夫妻,社區居民哪里有需要,他們就出現在哪里,風雨無阻。”葵花社區黨總支書記陳秋玲告訴筆者,他們在卡口檢查從早上7點開始,要持續到晚上7點,但到了下班時間,其他卡口如果有需要,他們也會放棄休息時間,趕去幫忙。
在采訪中,筆者了解到,14天時間里,夫妻倆忙著防疫工作,家中兩個女兒的午飯就成了問題,開始兩天她還給孩子們訂外賣讓孩子下樓拿,后來,孩子們對她說:“媽媽,我們都長大了,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你和爸爸去忙工作,我們自己做飯。”
就這樣,大女兒中午就給妹妹做一碗泡面,或者兩個人吃上幾塊面包。有時候想到暑假期間,全家人幾乎沒一起吃過熱乎的家常飯,張玉梅心里也很內疚,她總是對孩子們說:“沒關系,疫情很快就過去了,到時候我們一家人去吃火鍋。”(□ 武娜 趙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