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日來,港城疫情防控一線出現了許多年輕志愿者的身影,其中不乏高校學生。在海州區新浦街道浦東社區就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一行9人中,有7名“準”研究生、2名本科生,這支高校學生防疫志愿者隊伍,發揮自己的知識優勢,投身社區疫情防控,使一線防疫工作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日,走進新浦街道浦東社區的資料室,筆者看到,幾張書桌前,一群年輕人圍在一起,對著電腦屏幕上的表格正認真地討論著,他們聚精會神的樣子令人動容。原來,他們正在為社區做居民數據收集、核對和整理工作。
筆者了解到,新浦街道浦東社區現有人口1萬多人,前期,這些年輕人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挨家挨戶上門進行了三輪人員排查,對每一戶居民的聯系方式、疫苗接種等基本情況進行摸排,最近幾天,他們又開始忙著整理匯總和確認這些數據,并將其制作成電子版,方便使用和調取。他們所探討的表格上密密麻麻都是居民的各種信息,整個工作完成下來,工作量很大,而這群年輕人幫社區減輕了很大的負擔。
其實早在7月初,這群年輕人就加入了社區志愿者的行列,在本輪疫情防控之前,他們每天早出晚歸,協助社區工作人員進行撿拾垃圾、清除小廣告、接種疫苗宣傳等工作。疫情發生后,他們繼續活躍在社區抗疫一線。他們中最小的只有20歲,最大的23歲。其中有2個是本科生,其余7個均是即將進一步深造的“準”研究生。因為都是高校學生,他們自發組建了高校學生防疫志愿者隊伍。
在疫情防控中,他們除了常規的卡口執勤、商戶巡查等工作,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們學歷高、有良好的計算機技術水平,他們在整理數據方面發揮了很大的優勢。他們把年輕人的朝氣蓬勃、能力素質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耐心跟居民溝通著、講解著,又將排查的紙質信息整理成有序的各種表格,一件件紅馬甲、一個個年輕的身影給居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年21歲的王永源是高校學生防疫志愿者隊伍成員之一,再過幾天,他就要去英國一所高校讀研究生,這幾天他經常加班加點,希望在自己動身前將自己所負責的數據整理完。他介紹,每年寒暑假,他都會參與社會實踐,但是在社區做志愿者還是第一次,雖然社區工作內容繁瑣,但他學到了很多東西,他覺得這對他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有很大的幫助。
新浦街道浦東社區負責人介紹,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這批年輕人火速投入防疫宣傳、卡口值守等志愿服務活動中,成為戰“疫”一線的重要力量。更重要的是,他們個個思維清晰、行動力強,憑著高學歷、高素質以及不怕苦的精神,有效緩解了基層的抗疫壓力,用“高智商”和“志愿紅”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徐譽寧 唐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