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交通運輸部組織召開的全國交通運輸脫貧攻堅總結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東海縣交通運輸局因扶貧工作突出,被交通運輸部表彰為“全國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績突出集體”,全省縣區唯一。
交通建設,鋪下的是路,連接的是心,通達的是富。助力鄉村振興,只是東海縣在“十三五”期間奮力推進交通建設的一個縮影。在晶都大地上,東海交通人正以“務實、擔當、創優、致遠”的智慧與擔當,逐夢前行。
務實為本
奮力打贏交通脫貧攻堅戰
“以前農民經常為運送發愁,道路不通,現在貨車直接開到田間地頭、溝渠塘邊,農產品利潤也提高了。”東海縣青湖鎮黨委書記孫振強對這幾年直通各村的“扶貧路”夸了又夸,“實施20個行政村的主道路硬化25萬平方米,改建了青石線、青南線,310國道、245省道穿鎮而過,形成了農村公路與國省道干線暢通、鎮村暢通、村與村暢通格局。”
交通閉塞帶來的是經濟閉塞。為此,2019年開始,東海縣全面動員,打響“四好農村路”建設大會戰。截至2020年底,該縣共建設182條701公里農村公路,改造農村危橋92座。先后完成了戰備路、青松嶺大道、羽青路、牛辰路、牛桃路、湛藍科技工業園區至310國道連接線工程等一批縣道,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全覆蓋。2019年在全省“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考核中,東海縣得分第一。
務實為本,為鄉親們修路,不僅要修好,還要帶動鄉村經濟發展。以“交通+旅游、交通+文化、交通+生態、交通+產業”理念為指導建設的長達140公里的西部生態廊道為果蔬采摘、溫泉洗浴、森林觀光等鄉村旅游發展帶來了機遇,為草莓、葡萄、鮮切花等農業產業發展注入了活力。
該縣雙店鎮三鋪村支部書記郝大寶介紹:“三鋪村利用便捷的交通條件,大力發展鮮切花產業,物流快遞直接到達基地,全村低收入農戶152戶553人全部脫貧。”
擔當為民
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洼地崛起
“公交車通到家門口,出門方便多了。今天去縣城兒子家轉轉,順便把自家種的菜帶點過去。”在東海縣山左口鄉英山村公交站牌前,一位名叫魯春武的老人向記者介紹。
截至2019年6月,東海縣共擁有鎮村、城鄉公交線路47條,投入公交車輛195臺,每天發班296班次,方便了98.49萬農村人口的出行,提前實現省交通運輸廳確定的“到2020年鎮村公交100%覆蓋”的目標。
成績的背后,彰顯了東海交通人擔當為民的本色。2018年以前,東海縣城區、城鄉公交分灶吃飯,兩個經營主體各自為戰,慘淡經營,鎮村公交更是一片空白,城鄉公交發展水平處于全市乃至全省最差的1A級。
確定“一年初見成效、二年明顯改觀、三年達到全省平均以上水平”的總體目標,東海縣整合原公交、客運兩家公司,成立江蘇景行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作為公交發展主體,一舉突破體制瓶頸。同年5月,制定東海縣客運車輛所有權經營權轉換實施方案,果斷拍板收回私人掛靠車輛實行公車公營,切實扭轉了公交發展的不利局面,去除了經營弊端。
與此同時,推進城區公交、城鄉公交和鎮村公交融合發展。2019年10月,省鎮村公交驗收組給予東海縣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是全省公交事業“洼地崛起典范”的高度評價。2020年11月,東海縣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獲評交通運輸部最高的5A等級。
創優為要
黨建引領激發“一盤棋”干事氛圍
文化是生產力,文化是戰斗力,沒有文化歸屬的集體必然是一盤散沙。“十三五”以來,東海交通矢志創新,以黨建引領,打造“家”為主題的交通文化,激發全體干群在全局工作體現交通“家”的大局意識;服務群眾體現交通“家”的人本情懷;關心職工體現交通“家”的和衷共濟。
“大概每季度都會召開議事會,大家有什么意見和建議都可以提。一開始我們也認為是作秀的,后來沒想到建議都落實了。”職工趙保平自豪地說。
2018年以來,東海交通創新打造基層黨員代表“兩評一提”議事會制度,黨員代表們對交通運輸局及下屬單位領導班子建設和當年重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監督評價,同時為交通事業更快更好發展建言獻策。一大批事關交通事業發展、事關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重視解決。目前,議事會已經進行了4次換屆,共召開10次會議,收集意見和建議290條。2019年“兩評一提”議事會被市委組織部評為優秀黨建品牌。
創優為要,為了加強廣大干部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和隊伍建設,交通運輸局創新推進“紅星火”示范引領工程,培樹先進典型,以點帶面,在工作水平、服務水平上讓整個系統有大的提升。“十三五”以來,該局共有3人榮獲各級勞動模范稱號,14人獲各級“五一勞動獎章”。涌現出“全國勞模”任同昌,省交通運輸行業“兩聚一高”擎旗手、交通運輸部勞模宮文浩,市級勞模高茂宗等先進人物。
致遠為道
綜合立體大交通格局初顯
今年2月8日,連徐高鐵建成通車,總建筑規模13500平方米的東海高鐵站投用,借助綜合交通樞紐,高鐵、公交、出租、客車實現零距離換乘。東海縣至市區僅15分鐘,全面融入上海3小時、南京2小時、青島1.5小時、徐州1小時交通圈。
致遠為道,鐵路發力只是東海交通逐步改變依靠公路運輸單一格局的第一步。
自2019年起,東海縣率先謀劃啟動“十四五”綜合立體交通規劃體系建設,力求以高站位、高起點、系統化、立體式交通運輸規劃體系為支撐,搶占交通運輸發展先機。
編制《東海縣航道暨港口布局規劃研究》,借助徐宿連國家級干線航道建設契機,大膽提出徐宿連航道“東海支線”的規劃設想,全力推動淮沭新河3級航道和東海港房山作業區建設,補齊東海內河航道“短板”,開發“東海黃浦江”。今年投資500萬元的淮沭新河房山段疏浚工程已經完成招標,淮沭新河航道建設序幕徐徐拉開。
此外,該縣交通運輸局主動承擔編制《東海縣物流產業發展暨布局規劃》,引導交通運輸工作向現代物流產業拓展,整合盤活全縣物流產業發展資源,呼應連云港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發展定位,規劃構建全縣“五園多中心”物流發展格局。東海物流產業正式步入科學規劃引領、政府市場全力互動的快速發展軌道。
交通大發展、道路大暢通、城鄉大融合。在交通事業的大發展下,東海人民在加快鄉村振興中有了更多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東海縣在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繁榮中奮勇爭先,一幅互動共融、共存共榮、并駕齊驅的動人圖景生動呈現。(王文 楊懷周 尹潔)
?
總值班: 王夫成 劉昆 編輯: 張藝雯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