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離世快一周年了,這是他精心保存并留給我們的‘傳家寶’。”9月19日中秋假期第一天,在贛榆區城頭鎮的家中,郭庚產打開一個小木箱,從箱底捧出用紅綢布包裹的一張革命烈士證明書。他說,每當看到這張烈士證,父親曾為他和兄弟姐妹講述祖父抗擊日寇、英勇犧牲的情景便浮現在眼前。
“我祖父叫郭守聚,1918年出生于贛榆縣門河鄉西苘湖村。1943年在抗日戰爭進入最艱難時期,祖父報名參加贛榆縣獨立團,走上抗擊日寇、殺敵衛國之路。”郭庚產說。1944年初,在東海的一次戰役結束后,郭守聚所在部隊回撤贛榆時與日寇相遇。“激戰中,祖父因左胸被日軍子彈打穿而壯烈犧牲。那年,我父親只有7歲、姑姑4歲,叔叔還在襁褓中,養家的重擔全落在了祖母身上。”郭庚產說。
1951年,郭守聚被評定為烈士,由山東省人民政府頒發烈士證明書。隨著黨和國家對烈士遺屬撫恤政策的全面落實和經濟條件的好轉,郭家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后輩中有多人讀了大學、入了黨。
“為求民族解放,祖父捐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雖死猶榮。和平年代,郭家子孫會將‘傳家寶’一代代傳承下去,在各條戰線努力拼搏。”郭庚產說。(記者 伏廣進 通訊員 陳建 郭庚產)
?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宋添翼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