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朱萍 王進文 張文華 王三祥)“愛花”是誰?1996年4月,源于《連云港日報》連續刊發的《玉蘭花王,還能挺多久?》《救救玉蘭花王》兩篇報道,一筆1000元的神秘匯款寄到了南云臺林場,署名“愛花”。
從1996年至今,“愛花”每年都會給林場匯款,累計匯款12500元,在他(她)的帶動下,南云臺林場設立了“玉蘭花王保護基金會”,累計投入超20萬元。近30年來,包括南云臺林場的工作人員、《連云港日報》的多位記者,都沒有放棄尋找這位愛花人。2009年4月,《連云港日報》的記者幾經輾轉,聯系到了“愛花”本人,卻沒有得到肯定的回應。
那么,“愛花”到底是誰?4月26日,這位讓港城人牽掛了近30年的愛花人,終于現身。4月26日,筆者叩開海州區一處居民樓的房門,見到了“愛花”——1953年出生的孫玉華老人,她是連云港汽車運輸有限公司退休職工,在孫玉華的家里,泛黃的匯款回執單與多份《連云港日報》剪報,串聯起一段震撼人心的溫暖故事。
默默化身“愛花”的堅持
一場近30年的隱秘守護迎來結局。
“我跑了兩家郵局匯款,都要求必須用實名制,我心想,不好,這下要‘曝光’了。”
4月26日,筆者來到孫玉華家中,一見面,老人就連聲說道。
孫玉華從屋里拿出一個檔案盒,小心翼翼地將其打開,里面整整齊齊碼放著匯款回執單與報紙剪報,最上面壓著幾張泛黃的信件草稿。這些承載著時光印記的物件,揭開了一段塵封近30年的隱秘往事。
連云港南云臺林場東磊延福觀內生長著4株古玉蘭樹,最大的兩株樹齡在千年以上,被稱為國內最大的玉蘭花王,樹齡最小的兩株也有400多年,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古樹名木。
1996年4月16日和18日,《連云港日報》連續刊發了《玉蘭花王,還能挺多久?》《救救玉蘭花王》兩篇報道。“玉蘭花王遭受蟲害,讓人揪心。”孫玉華撫摸著報紙,聲音微微顫抖。她夜不能寐,于是,就向南云臺林場寄去了第一筆1000元捐款,并在附信中寫道:“要救玉蘭花,一定要救救玉蘭花,讓她把美麗留給人間。我愛家鄉連云港,更愛家鄉的玉蘭花,隨信寄去1000元,為保護玉蘭花出一點微薄之力,獻一份愛美之心,祝愿玉蘭花永把美麗帶給人間!”
當年的5月28日,孫玉華翻閱報紙,當看到古樹轉危為安的新聞報道后,孫玉華再次致信林場場部:“今后每年四月我都要寄去200元,直到退休,直到我生命的終止。”這一承諾,她用近30年時光默默踐行。從最初的每年200元,到后來增至500元、1000元,匯款單上的地址始終是“連云港汽車運輸公司”,姓名一直以“愛花”替代。
二十九載匿名守護
從那以后,每年四月玉蘭花開的時節,南云臺林場都會收到一筆署名“愛花”的匯款。為了隱藏身份,孫玉華刻意變換字體。匯款收據更是被她小心翼翼地藏在家里的檔案盒里。
這份秘密直到十年前才被丈夫偶然發現。那天,孫玉華匯款后匆忙做飯,便將匯款單據放到了抽屜里。丈夫發現單據后詢問,才知道老伴這么多年來一直默默捐款守護古玉蘭樹。“這是好事,這是好事!”丈夫連連說。后來,女兒女婿也知道了“愛花”的秘密,他們不約而同選擇了為媽媽保守秘密。
多年來,《連云港日報》先后刊發10余篇報道尋找“愛花”,郵局監控也曾鎖定過疑似身影,距離揭開“愛花”身份最近的一次,是2009年4月的一次尋訪。
“我們南云臺林場內生長有4棵白玉蘭樹,其中一棵為全國最大的玉蘭花王……林場連續多年收到一位署名為‘愛花’的市民寄來的匯款單,附言標明用于保護‘玉蘭花王’。昨日,我場再次收到該市民寄來的300元錢……我們也曾多次尋找他(她),但一直未能如愿,現在想借助貴報一角,尋找這位愛花人。”當年4月,南云臺林場全體職工給《連云港日報》寫去一封信,期望能夠找到“愛花”,當面表達全場干部職工的欽佩和感謝。
憑著唯一的線索———連云港汽車運輸公司,當年的記者多番努力和找尋,終于聯系上了汽車運輸總公司工會主席趙建華。在他的幫助下,找到了最像“愛花”的老同事孫玉華,“愛花”眼看就要浮出水面,但無論趙建華怎么核實,孫玉華和家人都是堅決否認,甚至孫玉華還向老朋友扔下“狠話”:“老趙啊,你說了,我們是二十多年的朋友了,我的脾氣性格什么樣你也清楚,這事你可別再問我了,要不然我可真要翻臉了!”
回憶起這段往事,孫玉華說,她是一名共產黨員,又是一名雷鋒車手,是雷鋒精神一直鼓舞她。在崗時,每周五,自己都會去拉一次雷鋒車。因為自己每年化名匯款這樣的小事,讓大家多年費心尋找,內心實在不忍和愧疚,但是自己做的真的只是一件小事,只想兌現自己當初的承諾。
直到今年,這次匯款,由于工作人員要求實名認證,她才無奈留下真實姓名和電話號碼,持續近30年的隱秘守護才浮出了水面。
“愛花”相約明年共賞玉蘭
如今的南云臺林場東磊延福觀內,4株古玉蘭枝繁葉茂。誰能想到,在1996年,由于受蟲害和自然老化影響,這4株古玉蘭樹勢走弱,其中兩棵玉蘭花王甚至一度瀕臨枯死。在社會各界的關心關注下,請來了專家實地考察,并給出了救助方案,才轉危為安。采訪中,南云臺林場黨委書記、場長江堯凱告訴筆者,為了更好地把“愛花”捐贈的善款用于保護古玉蘭樹,南云臺林場投入資金10000元,設立玉蘭花王保護基金會,至今基金已達20多萬元。
今年3月,隨著氣溫回暖,4株古玉蘭迎來盛花期,潔白的花朵層層疊疊掛滿枝頭,遠遠望去,猶如半山飄浮的白云,蔚為壯觀,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賞打卡。4月21日,連云港南云臺林場再次收到1000元匯款單,不同以往的是,這次署名為“孫玉華”。南云臺林場場部辦公室工作人員篤定地告訴筆者,每年這個季節,只有一個人會給“玉蘭花王”捐款,那么孫玉華肯定就是“愛花”!
4月26日下午,得知孫玉華家的地址后,南云臺林場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孟凡燕和幾名工作人員帶著水果及土特產上門慰問,表示感謝。“知道找到您,林場的廣大職工非常激動,奔走相告,感謝您這些年來一直為玉蘭花王捐款,您的愛心善舉是我們林場人永遠學習的榜樣。”孟凡燕緊緊拉著老人的手說。
老人雖然持續為玉蘭花王捐款近30年,卻由于多種原因,一直未能親眼看看古玉蘭花。聽到這里,林場職工的眼眶紅了。孟凡燕當場承諾:“明年花開時,我們一定要帶您去看看!”這一刻,窗外的玉蘭樹輕輕搖曳,仿佛也在期待著這場遲到的花約。
從“愛花”到孫玉華,變的是歲月,不變的是承諾。她想一直默默守護著玉蘭花王,正如老人在信中所寫:“知道有這樣一個市民,做了這樣一件小事就行了。”而這件“小事”,卻在時光的長河中,綻放出最動人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