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魏吉珂 通訊員 唐夢玲 倪豪杰)今年以來,連云港市海州區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通過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布局未來產業、深化“智改數轉”等舉措,推動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數據顯示,目前,海州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已達269家,其中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及高端裝備制造(“三新一高”)領域企業占比65.43%,智能制造標桿企業人均產值最高提升98.6%,科技創新正成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破局“卡脖子”
國產機器人關節彎道超車
最近幾天,在斯克斯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批應用于人形機器人的反式行星滾柱絲杠副正加緊生產。這款曾長期依賴進口的核心部件,如今不僅實現國產化,其精度和壽命更超越國際同類產品。
斯克斯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長期致力于機器人產品關鍵核心部件的研發和制造。早在去年,企業針對人形機器人靈巧手廣泛應用的微型滾珠絲杠副實現批量化生產。今年,人形機器人的大臂、小臂、腰、大腿、小腿等部位廣泛應用的反式行星滾柱絲杠副,和南京埃斯頓聯合申報工信部揭榜掛帥項目“人形機器人”方向重點產品“直線型電驅動關節”,并已完成試制。
“從微型滾珠絲杠副到直線型電驅動關節,我們攻克了多項‘卡脖子’技術。”公司董事長馮虎田介紹,企業自主創新為當下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提供了重要的支撐,解決了國家產業安全和國防安全的問題。預計今年產值將突破3500萬元,5年內將形成2億元產業規模。
向“綠”而行
環保科技守護碧水凈土
今年,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圍繞水處理、土壤修復及鹽堿地治理等多方面進行產品和技術研發,其中,研發的耐鹽、脫氮微生物菌劑已經全面實現了產業化。
“今年,我們承擔了一項養殖尾水的國家重點專項,針對養殖尾水處理過程中遇到的低溫問題,研發了耐鹽低溫菌劑。針對經濟綜合治理問題,研發了強化型的生物溝渠、三池兩壩、生物—生態—綜合治理技術以及一體化處理裝備,可以針對不同的養殖模式進行廢水處理的應用。”該公司環保研究所所長田鳳蓉表示,企業將AI技術融入處理工藝中,研發了AI的智能化菌劑、臭氧、除氟劑等投加裝備,能夠提升土壤的有機質及團粒結構,使作物增產,這一做法已經在上海的鹽堿地項目中實現了應用。
協同布局
傳統產業煥新未來產業扎根
在日出東方控股的熱泵智慧工廠,機械臂精準裝配的節奏與數字大屏跳動的數據同頻共振。“過去3年投入的1.1億元智能化改造資金,讓我們的訂單交付率從81.1%躍升至97.9%。”項目負責人告訴筆者,通過“智改數轉”,這條生產線實現不良品率下降至0.38%。
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未來產業加速落地,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雙輪驅動下,海州區的新質生產力有了顯著提升。目前,海州區正加速完善人工智能、細胞與基因工程、智能仿生材料等前沿領域布局,培育新質生產力基地。同時,借助高校院所成果(技術)轉移轉化連云港中心的橋梁作用,全力推進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項目合作,聯合攻克關鍵共性技術。
“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內生動力,產業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價值實現。”海州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州區將通過強化科技創新、布局未來產業、優化政策服務,構建以高新技術企業為核心的新質生產力矩陣,推動產業加速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