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日前,一批跨越兩千多公里的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的求職者,從珠江源頭的烏蒙山麓來到黃海之濱的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啟勞務協作新篇章。這10 名持證焊工,通過“點對點”精準輸送,正式入職東方國際集裝箱(連云港)有限公司。這一跨越山海的勞務協作模式,標志著兩地創新構建的“需求精準對接 + 技能源頭培訓 + 家鄉面試體檢 + 就業全程護航”協作機制首戰告捷,為破解園區用工難題,促進人力資源跨區域流動開辟了新路徑。
家門口就業:從“跨省奔波”到“一站式服務”
針對傳統勞務輸出中求職者需跨省面試體檢、往返成本高的痛點,連云港開發區人社局協調區內企業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通過“訂單式培訓 + 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形式,讓云南求職者無需長途跋涉,即可在麒麟區當地參加定向技能培訓,再經由連云港開發區企業組織的線上線下相結合面試、體檢等流程,完成入職的前期準備工作,這不僅大大節省了求職者的時間和成本,還有效提高了勞務協作的成功率。“在外打工很多年了,還是第一次免費坐飛機去上班,以前外出找工作,光路費就要花幾百元,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定下來,太方便了!”首批入職的焊工荀東泓表示。
全鏈條保障:從“技能匹配”到“暖心留崗”
此次勞務協作機制貫穿“選、育、用、留”全流程。連云港開發區企業提前3個月與麒麟區當地職業技能培訓單位對接,根據企業崗位需求,定向開展焊工技能強化培訓,學員考核合格后獲得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實現“一地培訓、兩地認可、全國通用”,確保“培訓即對口、畢業即上崗”;入職時,連云港開發區人社局和企業為云南籍員工提供“務工大禮包 + 專車接送 + 拎包入住”等暖心服務,宿舍配備四件套、生活用品等生活物資;入職后,建立“一對一”跟蹤檔案,第一時間落實勞動合同、社會保險技能培訓等政策,確保每一位外來務工人員在連云港開發區的薪酬待遇,職業發展通道透明暢通,并定期組織技能提升培訓和文化交流活動,讓員工切實感受“他鄉即故鄉”的溫暖。
雙贏新范式:從“單向輸送”到“長效共贏”
此次東西部勞務協作不僅緩解了連云港開發區企業的“技工荒”,更助力云南曲靖本地勞動力實現“技能型就業”,人均月收入增長50%以上。數據顯示,首批10名焊工年均可增收6萬余元,帶動家庭年人均增收超2萬元。連云港開發區人社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建立動態跟蹤機制,持續優化住宿、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務,并探索拓展電工、機械加工等更多工種的合作,推動勞動協作從“單次輸送”向“長效共贏”升級。
隨著東西部協作向縱深推進,這種“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群眾受益”的模式正成為破解區域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金鑰匙",為實現勞動力“出得去、留得住、發展好”提供了可復制的跨區域協作樣本。(劉御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