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潮起海州灣,風勁正揚帆。
在連云港贛榆區,一場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的產業鏈變革浪潮正奔涌向前。
從碧波萬頃的深遠海養殖到低空翱翔的智慧無人機,從總投資約64億元LNG接收站建設到綠色能源、新材料產業的突破,贛榆從多個新質生產力重大項目落筆,在高質量發展藍圖上揮毫潑墨。
石化強鏈
鍛造產業升級新引擎
近年來,贛榆區為加快在高質量發展上實現新突破,通過實施產業強區工程,構建產業鏈上的責任鏈,壯大“5+X”產業體系,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主導產業集聚成勢、未來產業布局落戶,力爭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800億元。
日前,國家級重點能源項目江蘇華電贛榆LNG接收站項目防波堤改造二期工程正式開工,這是繼圍堤合龍、陸域吹填和儲罐區地基處理等關鍵節點后又一重大進展。該工程是自然資源部成立以來我省首個獲批的新增圍填海項目,建設1座21.7萬立方米LNG卸船碼頭、3座22萬立方米LNG儲罐及配套設施。投產后,將極大提升連云港市在區域能源供應中的戰略地位,為江蘇省及長三角地區提供更加穩定、可靠的天然氣供應,切實推動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快形成全國天然氣一張網。“目前,正在進行碼頭承臺澆筑、儲罐區域樁基施工和即將進行的防波堤改造二期工程。本次改造將對長度1.4公里防波堤進行結構性升級,對原有路面拓寬13米至16米,并新增相關照明、控制和排水系統。改造后不僅為當前施工進度創造有利條件,更為項目投運奠定堅實基礎。”江蘇華電贛榆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許挺介紹。
在加快構建石化新材料產業鏈上,贛榆堅持“煉化一體、減油增化”,穩步推進柘汪臨港產業區化工園區擴區,豐海高新材料丙烷綜合利用項目全面啟動主裝置施工,華電LNG接收站項目加快建設,華星LPG項目主體完工,昌華化工高分子樹脂項目建成投產,力爭2025年實現產值235億元。
向海圖強
激活藍色經濟新動能
作為我省“近海親海第一區”,贛榆區的海水育苗和遠洋捕撈均在全國沿海占有一席之地。
3月24日,贛榆區在秦山島東部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成功布設連云港市首座60米級HDPE(高密度聚乙烯)重力式養殖網箱,標志著贛榆區在海洋經濟轉型升級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為建設海洋強區提供了實踐范例,在海洋漁業向深遠海養殖方向邁出重要一步。
贛榆區HDPE重力式網箱的成功投放,不僅為當地百姓提供了可借鑒的高效、離岸綠色養殖示范,更將帶動相關產業協同發展,開啟贛榆離岸養殖的全新模式。
連日來,在青口中心漁港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工程建設現場,多臺大型混凝土澆灌機正在向碼頭重力式擋墻基礎平臺進行澆灌,工地上挖掘機、澆灌機、電焊機等施工機械轟鳴不止,到處呈現一派火熱建設場景。“工程已經進入建設的關鍵時期,目前現場正在進行碼頭擋墻主體分塊澆筑工作,同步進行東碼頭面修復和翻建港區圍欄工程,正在倒排工期,加班加點推進工程進度,確保四月中下旬全面完工。”現場施工建設負責人李湛介紹。
依托該項目,贛榆把青口中心漁港打造成一個以港口經濟為支柱產業,集漁船避風補給、漁貨交易、冷鏈物流、精深加工、城鎮建設為一體,區域產業結構平衡、產業層次較高的現代化漁港,推動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海產品卸港集散達到12萬噸。
以海洋經濟“十個一”工程為統領,贛榆區正全面加快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部省共建蘇魯海產品市場等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招引海洋食品、預制菜、遠洋漁業等項目,豐富拓展海洋產業業態,用好海洋產業科技聯盟等平臺載體,加快科技攻關,為企業和漁民增收賦能。
競速未來
搶占創新驅動新賽道
3月21日,贛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簽約吉亞新材料低碳纖維生產、新至雙碳微電網等項目。
以“高”為引領,以“新”為動力,贛榆高新區多項新質生產力項目落地生花。其中,吉亞新材料低碳纖維生產項目由連云港吉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精心規劃,投資10億元,致力于建設年產1.5萬噸低碳纖維的新型綠色工廠。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可達12億元,年稅收達2000萬元。新至雙碳微電網項目由新至雙碳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5億元,該項目猶如一位“資源整合大師”,通過對區域內能源基礎設施、新能源電源、儲能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整合,全面提升本地電源和電力設施利用效率,為雙碳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
在贛榆低空經濟產業園,通途智數與天明空天正演繹“軟硬結合”的低空產業協奏曲。前者依托四大研發中心構建低空智控生態,后者投資4億元打造蘇北最大工業級無人機生產基地。在應用端,從70公斤級農業植保無人機到配備綜合導引系統的應急救援機型,贛榆制造的無人機已實現200畝/小時超高效作業,森林巡檢效率較人工提升6倍。
贛榆區正緊盯低空經濟、氫能、合成生物、銀發經濟、大數據等有基礎、有前景的未來產業,深化政策研究,加快謀篇布局,積極對接頭部企業,盡快集聚壯大。
主導產業集聚成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未來產業布局落戶……贛榆區以新質生產力為支點,撬動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崛起、未來產業布局的連鎖反應,走出了一條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延鏈強鏈的特色發展之路,這片熱土正以澎湃的創新動能,書寫著新時代的“山海經”。(李江 孫晨晨 朱代桂 宋祥 劉新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