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朱迅 通訊員 連工信)新投用新能源公交車172輛,新建公共充電樁1449個……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供的關于港城新能源的最新“成績單”。如今在連云港,一個20分鐘的城鄉充電圈正在逐步形成,從商圈停車場到社區充電站,從企業超充樁到公共快充網絡,“補能焦慮”正在被逐步破解。
出門就可以共享充電圈
在“港云充”海州公園新能源汽車充電站,48個120千瓦直流快充樁整齊排列,充電槍上的藍色指示燈提示著充電樁的運行狀態。據“港云充”海州公園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管理人員介紹,這里日均充電車輛超100臺次,周末高峰時段還需要排隊等待。“市區西城區這邊充電非常方便,選擇性非常多。”家住青島花園的張女士表示。
為破解新能源汽車充電難題,海州區于2023年印發《海州區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2023-2025年)》,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到2025年底,海州區預計建成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場站100個以上,充電設施總數1萬個以上,形成城區“10分鐘充電圈”。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新能源車輛在場站使用快充充電,效能得到了顯著提高。部分車輛一個小時就能充滿電。下一步,我們將加快居民小區充電設施建設。”連云港海州交通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玉帶新村等小區,記者看到新的充電設施已經投入運營。更為重要的是港城本地運營的充電樁地圖已接入“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等專業導航APP,市民可以從中獲取站點位置、快充慢充空余量、充電單價等相關信息。連云港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連云港市城區十分鐘充電圈已經形成,市民的新能源汽車正在享受充電自由。
縣域20分鐘充電圈正在完善
東海縣的新能源車主張明周末帶家人到羽山登山觀景,他說:“去年我們爬完山回家時電差點不夠,今年溫泉鎮路邊的客運站安裝了充電樁,我們爬完羽山下來后,一邊給車輛充電,一邊在溫泉街上吃飯休息,再也不用像以往一樣提心吊膽了。”
里程焦慮一直是困擾新能源車主的一大難題,特別是在節假日、春運期間,充電樁更是一樁難求,這樣的情況在縣域表現得更為明顯。為緩解充電難題,東海縣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列為公路民生項目之一,先后投入350萬元,利用3年時間,在311國道、267省道等服務區改造或增加充電樁,緩解新能源車主充電難的煩惱。目前,東海縣分別在311國道東海服務區的晶都驛站、白塔停車區的紅橙驛站和273省道的晶泉驛站配套建設充電樁總數達15臺,實現普通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全覆蓋,為新能源車主提供了便捷服務。2024年底,東海縣已經形成縣域40公里服務半徑的充電服務圈,讓新能源汽車下鄉時“出得了城、進得了村、回得了家”。
打造20分鐘城鄉充電圈成為港城各縣區的共同選擇。自2023年9月以來,贛榆區相繼投資1100余萬元,建成啟用14個新能源汽車充電站(點)建設,其中快充42槍、慢充134槍,極大方便和滿足了群眾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提升了群眾生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今年,贛榆區計劃投入3000萬元,傾力打造布局合理、智能、便捷的城鄉半小時充電圈,在城區范圍內選址30處,計劃建設快充車位159個、慢充車位188個,力爭在全區15個鎮,各鎮最少布點1處,計劃建設150余個充電車位,讓車主們在20分鐘車程內即可找到快捷的公共充電樁,確保到2030年全區每4公里達到一個充電站的發展目標。目前,工程建設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推進。
充電服務更快更方便
早在2022年,連云港市工信局就要求新建居住區確保滿足所有車位100%預留充電設施建設安裝條件、充電樁容量配置原則等相關要求。新建居住區按照不低于10%車位數的比例完成充電設施配建,并于居住區整體配電工程驗收前,同步完成充電設施的裝表接電。
“三年前買電車時,每天下班都要上演‘搶樁大戰’。”特斯拉車主陳真源回憶,“現在手機APP能實時查看周邊10公里內的空閑樁,午休時下樓充半小時,就能充滿了。”隨手點開高德地圖,顯示500米內就有6個充電站,找樁不再是難事。
不僅尋找充電站點更加便捷,超充站的開放也讓新能源車主們坐享充電自由。在吾悅廣場負一樓的小鵬超充站,比亞迪車主胡女士正在給她的愛車充電,插槍之后,胡女士打開手機小鵬汽車APP掃描充電樁上的二維碼,點擊“開始充電”就完成了充電步驟。據悉,小鵬汽車在吾悅廣場布局了對所有新能源汽車開放的超充站,共配置6根直流快充樁,單槍平均90千瓦功率。“超充站點比較少,客流量多的時候充電比較緊張,希望未來能夠加密。”胡女士說。
隨著蔚來換電站陸續在贛榆區、灌南縣等地投入運營,連云港市正在實現“換電縣縣通”目標。贛榆吾悅廣場相關負責人為記者介紹落于商場外的蔚來第四代換電站,新一代換電站最快僅需2分24秒,不僅換電效率較前代提升22%,還兼容長安、長城等合作品牌,實現了跨品牌高效補能。
啟用移動充電樁應對充電高峰。“這么個‘小家伙’一點也不遜色,充起電來快得很,半個多小時就充了80%,能跑400多公里。”日前,在灌云北服務區內,來自南京的新能源汽車車主張啟民在該服務區采用移動式應急充電樁為愛車充電時說。為了應對黃金周等充電密集時間,國網連云港供電公司啟用移動式應急充電樁,增強高峰時節高速充電站的承載能力。“移動式充電樁是一款專門對電動汽車提供充電的小型直流充電設備,具備60千瓦、80千瓦等多種類型,相較傳統的固定充電樁,具有攜帶方便、充電操作靈活性高等優勢,能夠很好應對假期高速服務區的‘潮汐’充電特點”。國網連云港供電公司市場營銷部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為持續提升居民電動汽車充電便利,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加快推廣有序充電、車網互動、V2G技術應用(電動汽車給電網送電的技術)等支持性政策。國網連云港供電公司在“蘇服辦”APP上線“充電樁一件事”服務,將充電樁接電流程納入政府平臺,進一步拓展了客戶“掌上辦”渠道,為市民提供多樣化的“不見面”服務選擇,不斷優化用戶辦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