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朱迅 通訊員 王從帥)從“無人管”到“專人管”,從“一家美”到“處處凈”……這是連云港市農村通過技改創新、降本增效,從而使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農村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的真實圖景。昨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贛榆現已完成農村生活污水運維管理中心與配套設施建設。截至去年年底,贛榆年度治理(管控)任務已全部完成。
自去年以來,贛榆區強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建連結,積極推進運維體系構建,推動運維“智”理專業化,切實提升農村生態環境質量。
走進贛榆黑林農村生活污水運維管理中心內部,智慧化運維平臺展現了該區地形,并清晰地標注著各個污水處理設施的位置,就像一幅實時更新的“電子地圖”,工作人員只一眼就能鎖定設施的具體位置。其中的在線監測數據,可反饋處理設施的運行狀況,實現了處理水量統計、故障督辦統計等信息數據集中顯示,進一步提高了農村污水管理效率。
“該中心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112臺處理設施進行專業化管護,確保設施常態化運行,計劃通過一年的運維試點探索,積累專業化運維經驗,逐步推動構建整縣制運維體系。”該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另外,贛榆還按照2024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部署,試點治理管控工程,實施低碳工藝改造,積極推進新建項目建設。
劃分運維區域,充足運維資源?;谔幚碓O施數量多、分布散、覆蓋面廣的現狀,贛榆科學規劃管網布局,擬將15個鎮劃分為4個至5個運維區域,在每個運維分區設立管理工作站,方便就地或就近管理。同時,運維單位配備專業人員,統一運維車輛,并建設配套專業檢測室,定期開展水質檢測,采用符合地勢地貌、經濟條件和生活習慣的方案,以滿足管理有效率、檢測有質量、巡查有保障的要求。
下一步,贛榆將推動規劃落實落地,梯次實施新建治理(管控)和提質改造項目,逐步將不同時期建設的處理設施納入統一運維范圍,積極搭建農村污水監測系統,探索智慧化監管模式。我市將持續推廣先進適用的污水處理技術和設備,通過開展污水治理試點,形成全域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