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史衛平 通訊員 張文娟)在江蘇連云港贛榆區海頭鎮碼頭上,一箱箱海鮮一下船便被送往附近加工廠,一輛輛冷鏈車在加工車間外等候,準備發往全國各地……近日,贛榆區法院海頭法庭庭長馮曄和他的團隊輪駐設在當地電商產業園、京東冷鏈物流園的幾個“法庭e站”,只為第一時間解決好法律糾紛。作為位于全省最北端,也是全省離海岸線最近的人民法庭,海頭法庭靠前服務,促推涉漁糾紛多元化解、源頭治理,獲評全國法院先進集體,其護航電商經濟發展經驗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案例。
逐海而生,向海而興。海頭法庭轄區3個沿海鄉鎮,漁業經濟發達,涉漁電商活躍直播賬號達6000余個,由此產生的各類涉漁案件多發。“別著急,有理咱們慢慢講。”近日,一起船員討要勞務費糾紛,雙方因金額及利息問題互不相讓,訴至海頭法庭。考慮到雙方均長年在海上作業,且正值捕魚期,法官決定利用雙方回港補給的時機,將庭審現場搬到當事人所作業的漁船上,雙方最終達成和解。
海頭法庭創新推出“船上開庭”“休漁期開庭”機制。出海在外的涉漁案件當事人,可以申請預約休漁期集中開庭,法官也會主動前往漁船、碼頭、港口就地開庭、調解。此外,海頭法庭還與南京海事法院連云港法庭加強共建,完善海事、海商糾紛案件訴訟材料代收、糾紛聯合化解等機制。2023年以來,聯動化解涉漁糾紛182件。
近兩年,海頭法庭轄區涉漁電商經濟快速發展,法庭在電商產業園、京東冷鏈物流園等地設立“法庭e站”,法官定期駐站,巡回審判、就地解紛、現場普法,避免因訴訟時間過長造成涉漁電商企業商戶“贏了官司、輸了市場”。
杜某通過網絡直播方式賣海鮮,遠在異鄉的“網友”尚某一直在杜某處拿貨,但幾筆大額貨款遲遲未至。一次直播間隙,杜某走進了“法庭e站”。值班法官當即使用“屏對屏”線上系統與尚某取得聯系。尚某雖承認欠了杜某幾筆貨款,但稱收到的貨和直播間的差距太大,認為杜某虛假宣傳。經過法官多次調解,最終杜某同意在價格上作出一些讓步,尚某當即付清全部貨款。
針對辦案過程中,發現的一些缺少行業規范容易引發各類矛盾糾紛的問題,海頭法庭開展涉電商糾紛專題調研,聯合當地電商協會、漁業協會、市場監管部門等,召開服務電商聯席會,指導電商行業規范,跟進提供風險提醒、法律咨詢等服務。
不久前,貴州遵義的胡某從連云港市某水產公司購買了一批蝦苗,雙方通過在線交易方式敲定了一筆1萬元蝦苗訂單。但是蝦苗在投入胡某蝦塘后便出現大面積死亡。是蝦苗問題還是管理問題,雙方爭執不下。胡某將某水產公司告上法庭。
如果對蝦苗死因進行司法鑒定,鑒定費要好幾千元。海頭法庭法官巧妙借力,邀請海頭鎮漁業協會專家和幾位常年搞養殖的專業戶,想聽聽他們的意見。
“蝦苗明顯偏小,沒到出售的時候,不適合長途運輸。”“運輸設備太簡陋,水溫和溶解氧都沒控制好。”面對這些“鄉土專家”的組團分析,賣家心服口服,承認了蝦苗質量及運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但雙方對賠償金額還有爭議。
在法庭牽頭下,當地政府、司法所、鄉賢多方共同努力,促成雙方和解,被告同意給付原告5000元賠償,跨越千里的糾紛畫上了句號。
為充分發揮人民法庭矛盾糾紛化解前沿作用,海頭法庭積極融入黨委主導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臺,會同派出所、鎮村、漁業協會、電商協會等,吸納鎮村干部、人大代表、直播網紅、船老大等社會力量參與糾紛化解。2023年以來,法庭邀請“鄉土專家”、人大代表等參與化解疑難復雜案件7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