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李維媛 司偉 曹瑩)孟夏時節,草木葳蕤,贛榆大地活力脈動。田野的作物自初春經“雨水”“驚蟄”而新生、萌發,終于到了“瓜熟蒂落”的關鍵時期。種植大棚里瓜果飄香,藍莓掛滿枝頭;田間地頭生機盎然,小麥等農作物陸續成熟,處處是收獲的景象。
江蘇連云港贛榆匯聚了區位、港口、海域、海洋文化等眾多優質資源,自古便享山川之饒,受漁鹽之利。自連云港市成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40年來,贛榆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了歷史性飛躍,農業生產由單一的以糧為主的種植業向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轉變,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1984年的4.55億元增至2023年的213.8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84年的404.16元增至2023年25669元(人均可支配收入)。
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贛榆漁港經濟區入選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建設試點名單,秦山島東部海域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蘇魯海產品綜合批發市場獲批“省部共建”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專業市場……近年來,贛榆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動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農業產業不斷提檔升級,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和美鄉村加快建設,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蓬勃圖景正徐徐展開。
多維發展
夯實現代農業壓艙石
產業興才能鄉村興,經濟強才能人氣旺。贛榆突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力以赴固根基、提效益,多維度發展現代農業,堅決把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作為首要任務,聚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面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23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4.3萬畝,其中新建面積0.5萬畝、改造提升面積3.8萬畝。糧食總產畝產再創新高,分別達52.9萬噸、483.1公斤。創成國家級節水灌區2個,徐海雞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獲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2個。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加快推進2023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驗收工作,強化建設監管、加強建后管護,加快推進2024年增發國債投資連云港市贛榆區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進度。統籌推進落實全年糧油生產任務,全力挖掘耕地潛力,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堅持良田糧用、應種盡種,逐步擴大糧食生產面積,做好夏收夏種、秋收秋種等作物布局規劃,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做好“土特產”文章,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加快綠色蔬菜基地建設,推進蔬菜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持續補足西部林果產業鏈短板,加快東部海洋漁業發展,高標準建設國家級漁港經濟區、國家級海洋牧場、“部省共建”蘇魯水產品產地市場、現代設施漁業集中區,建設現代化海洋強區。依托藍莓、櫻桃、獼猴桃等優勢產業,完善農產品產地冷藏、冷鏈物流設施,培育鏈主企業和骨干企業,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大力發展農家樂、漁家樂等休閑農業,促進特色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實施農業重大項目21個,強化農業龍頭企業培育,2023年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5家。
高標準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在塔山鎮投資1200萬元建成4000㎡水果保鮮庫1棟、在黑林鎮投資2200萬元建設共22萬㎡獼猴桃避雨示范棚、藍莓標準化種植日光溫室大棚。產業園主導產業逐漸增強,今年上半年產業園新增藍莓種植面積300畝,總面積達3萬畝,已形成集種苗培育、種植、加工、銷售和科研于一體的藍莓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江蘇省首家藍莓專業交易市場黑林藍莓交易市場投入運營。加快推進產業園藍莓產業重點實驗室、展示中心等項目建設,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項目竣工驗收,做好農業農村部組織的產業園認定驗收準備工作。
內外兼修
增強和美鄉村“軟實力”
一條條街巷干凈整潔,一座座農家院落舒適雅致,一張張笑臉幸福洋溢……走進贛榆的村村落落,美麗宜居、和諧美好的鄉村新畫卷比比皆是。贛榆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示范引領、整體推進,積極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面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持續實施鄉村建設提升行動,發揮規劃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高質量編制實施村莊規劃。樹牢“鎮當城建”理念,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進柘汪、海頭、沙河等中心鎮、重點鎮建設,發展一批有活力、有魅力的特色小鎮。深入實施“移風易俗、弘揚新風”行動,加快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農家書屋等活動陣地,培育鄉村文明風尚,讓鄉村成為令人向往的詩意田園。
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完善區鎮村三級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做到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穩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新改建農村戶廁2.1萬戶。健全秸稈收儲用體系,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8%以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7%。改善農房1000戶,提檔升級農村公路30公里,創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2個、綠美村莊5個。
全力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圍繞省市關于特色田園鄉村創建和特色田園鄉村示范區建設工作部署和要求,加強統籌謀劃和工作指導,進一步推進鄉村建設行動,高質量引導全區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傳統村落保護、高品質農房改善項目、特色小城鎮等串點成線成片發展。先后創建11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3個省級傳統村落、26個市級特色田園鄉村、30余個新型農村社區,改善農戶2.1萬戶,數量和質量均走在全市第一,形成一批體現新時代贛榆農村高質量發展的鮮活樣本。今年上半年省級第十三批次特色田園鄉村創建工作中,贛榆申報班莊鎮抗日山村、塔山鎮大探馬村、贛馬鎮黑坡村三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
拓寬渠道
打好強村富民“組合拳”
抓發展、促振興是讓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的終極目標。贛榆打好強村富民“組合拳”,多渠道推進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提質增效,
深入實施富民幫促行動、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加大對石梁河水庫片區、省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促村等重點地區幫促力度,落實移民后扶項目24個,打造鄉村振興樣板村。培育高素質農民2000人,強化新型經營主體培育,2023年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8家,家庭農場45個,構建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穩步促進村集體和農戶雙增收。
開展經濟薄弱村提升行動,“一村一策”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激發農村活力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贛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理清思路、找準方向,大力盤活集體資產、挖掘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產業,不斷拓寬集體經濟增收渠道,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深入實施“數商興農”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發展農副產品直播電商。今年1—4月份實現電商交易額72.5億元,同比增長16.9%,快遞上行量5353萬件,同比增長16.5%。全區在庫電商企業90家,占全區零售額的40%,其中今年來新入庫電商企業10家。做優“品”的文章,規范市場秩序,治理假冒偽劣,塑造“贛榆優品”,打造特色鮮明、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海鮮電商品牌。組織京東站內、站外核心流量,搭建贛榆海鮮專區;促成商業化共建,結合“贛榆海鮮”IP,面向全國持續開展主題營銷活動;強化與抖音、快手、京東等平臺合作,依托網紅流量抱團引爆“贛榆IP”,讓贛榆旅游“走紅出圈”,實現“電商+產業”融合發展。以機電智慧大廈打造贛榆區電商直播基地,繼續推進二樓選品中心建設,設置主播專場直播區、品牌展廳區、綜合選品區等,品類主要涵蓋贛榆海產品、土特產、海濱旅游紀念品等。與連云港市電商協會(天馬集團)合作建設電商學院,為贛榆電商產業發展培訓電商人才、文旅人才。
強化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聚焦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按照“識別快、幫扶準、風險消除穩”的要求,筑牢自下而上的申報網、左右暢通的排查網、兜底保障的政策網“三張網”,建立防返貧監測預警平臺和收入監測幫扶機制,選優配齊鄉村振興專干,做到監測早、幫扶準、風險消除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