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江 通訊員 紀合溪 董雯敬)說到緊固件,可能有人并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提及它的俗名——螺絲,自然就懂了。
在很多人眼里,緊固件并不稀罕,認為它沒有多大的科技含量。其實不然,科技進步讓它產生了巨大的變化與發展。
在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就有一家專業生產高性能連接副螺栓和高性能大規格螺栓的企業——江蘇甬怡緊固件有限公司。在這里,被稱為“工業之米”的緊固件鍛造出強有力的新質生產力。甬怡緊固件產品下游應用廣泛,包括船舶構件、光伏支架、風電塔筒、石油裝備、鋼架橋梁和塔機等。我國第一艘風帆無動力油輪的帆與船體連接解決方案就是由甬怡緊固件提供的。
日前,在江蘇甬怡緊固件有限公司,筆者走進國家認證的緊固件檢驗應用實驗室,一排排研發儀器映入眼簾。得益于對研發的重視,甬怡緊固件通過技術革新和轉型升級賦能傳統產業,培育新質生產力,成為江蘇省專精特新企業、中國高性能連接副螺栓出口歐洲領導者。“這幾年,我們公司的銷售額穩步攀升。2022年是2.6億元,2023年是2.8億元。今年一季度以來,訂單保持穩定增長。”該公司生產負責人韋長紅介紹。
小小緊固件如何“長”成高精新?企業一直在探索向前。
據了解,該公司創始人及核心團隊擁有30多年緊固件研發制造經驗,多次參與國家緊固件標準化制定,與多所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并取得眾多緊固件技術專利。公司技術負責人吳茂雙指著墻上的“榜單”介紹:“行業內第一個在歐盟反傾銷調查中積極應對并取得勝利的公司、第一個應用大規格螺栓全自動熱鐓設備、第一批通過國家認證的緊固件檢驗應用實驗室……十多個行業第一,都是甬怡不滿足于傳統產業一直重視研發取得的成績。”
提到“行業內第一個在歐盟反傾銷調查中積極應對并取得勝利的公司”,甬怡緊固件董事長孫利岳難掩激動之情:“2021年至2022年,在歐盟的對華反傾銷調查中,我們在長達一年的時間里與歐盟委員會據理力爭、舉證辯論,運用多邊貿易解決規則,多方佐證甬怡出口的緊固件并未對歐盟工業產業造成實際的損害。通過不懈努力,我們最終勝訴,為國際貿易公平做出了最大努力。”
甬怡緊固件提前布局,圍繞緊固件產品做文章,加大研發力度,乘著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東風”攀高逐新。
“我們公司現在年產5萬多噸高性能緊固件,產品全工序和連接副專用的螺栓、螺帽、墊片全套都是自己生產的,品質更可靠更可控。”孫利岳表示,“公司鉚定新質生產力,應用大規格螺栓全自動熱鐓設備、緊固件熱浸鋅生產全自動線、國產化熱處理全自動線等自動化生產線,生產效率大大提升。冷鐓生產無磷化工藝、螺栓生產全過程無酸洗工藝以及緊固件低溫染黑技術等工藝和技術的應用,減少生產造成的污染。這些都是新質生產力對傳統產業的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