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袁春梅 通訊員 邵培源 梁玲)在百姓飯桌上,最常見的一道家常菜可能就是西紅柿炒蛋了,除了作為炒菜用的西紅柿,更注重口感的果味西紅柿也是大家日常食用較多的水果。在連云港海州區浦南鎮,西紅柿有著近3000畝的種植面積,集聚了眾多的西紅柿種植莊園、農場和農戶。
隨著數字賦能現代農業的發展,這里的西紅柿種植不僅實現了數字化的管理,還開發了經營主體賦碼功能,讓每箱西紅柿都有自己的二維碼,實現了農產品質量的可溯源。
走進番茄莊園,一排排兩米多高郁郁蔥蔥的藤蔓中,懸掛著一串串紅色、黃色、綠色、紫色的五彩番茄,猶如“番茄森林”,讓人大開眼界。在這個數字化番茄工廠,一排排番茄藤上碩果累累,一串串果實圓潤飽滿,和傳統種植不同,這里的番茄從育苗到結果,全周期實現了數字化管理,做到每一個細節都可控。
番茄莊園負責人劉登峰介紹,數字化番茄工廠運用物聯網與水肥一體化精準灌溉技術,通過對植物生長全場景的數字化模擬,實現對植物生長全生命周期實時、雙向的精準化動態管理,數控化管理不僅可以降低病蟲害發生率,提高西紅柿的品質,還可以減少人工成本、水肥成本。
“五分甜一分酸,是西紅柿口感的最佳糖酸比。”劉登峰表示,為實現這種口感,就需要種子與陽光、雨露的配合,這也正是數字化種植的智慧所在。
每天清晨,當太陽升起時,輻照傳感器便開始追蹤,當累積光照達到設定數值時,就會觸發灌溉系統,實現自主澆灌目標;當清風徐來,傳感器便感知到了風力和風向,大棚天窗會自動調整開合角度,內外空氣定時定量融合到一起;當溫度升高、濕度下降時,氣象盒子傳感器接收信號,控制器發出指令,遮陽布關閉,高壓噴霧灑下甘露。
數字賦能,讓這里的西紅柿口感達到最佳,那“從農田到餐桌”,這里的西紅柿質量安全追溯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筆者看到一些包裝好的西紅柿紙盒,貼有一張寫著“江蘇省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字樣的綠色標簽,上面標有商品名稱、電話、重量、追溯碼以及單位信息,通過手機掃一掃上面的二維碼,可以查看到產品、企業、監督檢查三大塊信息,其中產品信息里面的質檢信息中,檢測結果、檢測時間、檢測人員以及檢測單位一目了然。
“去年,我們通過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的創建,在浦南建成了兩個檢測點,配備智能檢測儀,目前已有50余家西紅柿種植主體入駐省級農產品質量監管追溯平臺管理,保障了西紅柿產業的健康發展。”浦南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李躍軍介紹,得益于數字化場景的應用,不僅方便消費者對農產品進行溯源,更可以倒逼生產者守法經營,讓大家吃得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