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蔚 通訊員 馬金明 李潤波)今年春節,在各大平臺“年貨節”的推動下,“快遞+特產”火了。順豐海鮮業務的快遞小哥從年前忙到年后,江蘇連云港東海電商物流產業園中通快遞分撥中心水晶、穿戴甲訂單不停,灌云維密小鎮的服飾生產車間熱火朝天……多家快遞企業“春節不打烊”的背后是訂單和寄遞需求的旺盛,連云港特產乘著“快遞+”的快車奔向大江南北、國內國外。
“快遞+”,簡單來說,就是將快遞服務與其他行業相結合,推出一個可以提高整體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并實現資源共享的商業模式。2023年,連云港市贛榆“快遞+海鮮、紫菜”和東海“快遞+水晶”分別入選國家郵政管理局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江蘇省快遞服務制造業金牌項目,灌云的“快遞+服飾”也逐步成長為連云港市第3個全產業鏈供應鏈項目。如今,“快遞+”模式正在港城大地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和強大的生命力。
快遞員走進碼頭 暢通海鮮寄遞“最初一公里”
“家人們,我們家的梭子蟹營養豐富,肉質鮮美。”“都是剛剛打撈上來的,絕對新鮮。”“3、2、1,上鏈接,家人們趕緊去拍,拍下我們馬上就安排發貨。”……在贛榆區海頭鎮碼頭,不少海鮮類電商主播正在戶外直播賣貨。捕撈師傅剛從海里撈上來的梭子蟹被“馬不停蹄”地稱重、分裝、打包、貼單,裝進泡沫箱后再整齊排放在運輸車輛里,統一拉到順豐海鮮贛榆中轉場,再由冷鏈車發往全國各地。
海鮮寄遞不同于傳統包裹,需要冷鏈保鮮。近年來,為支持海鮮產業發展,順豐、京東等快遞企業紛紛在贛榆建設冷鏈運輸處理中心。“順豐冷鏈車不僅‘冷’,還‘快’。一般第二天的到貨率是50%,第三天是95%,基本上不會超過三天。”贛榆順豐速運海鮮項目負責人謝佳佳介紹,從贛榆直發全國的順豐線路有20多條,嚴格把控轉運時效和運輸時間,全力保障海鮮寄遞需求。雖然現在是海鮮淡季,但是海鮮直播的熱度和銷量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集散中心一天能有10萬件左右的件量。
董淑健是駐場在直播現場的快遞員,他告訴筆者:“我們這種‘邊播邊發’的模式效果非常好,一方面讓消費者看到我們的發貨速度,另一方面也確確實實地保證了海鮮的新鮮。”以前的寄遞方式,是收到訂單后將打包好的海鮮送去鎮上的快遞站點。但早在五六年前,就有快遞員來到倉儲場地或直播現場,幫忙打包快遞,用“全程不脫冷”的方式將海鮮最快送到客戶餐桌。
贛榆是全國有名的電商直播“網紅”區。今年1月,全區快遞業務量達到2140.6萬件,較去年同期增長56.5%,單日業務量最大值突破100萬件,創歷史新高。如今,贛榆的2個全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快遞+海鮮”“快遞+紫菜”,業務量均超千萬件??爝f企業采取“駐場”“進碼頭”等方式,為商家提供定制化寄遞服務,現場打包、集中攬收,進一步提高了收寄效率,形成了產業集聚。
快遞公司進廠 實現快遞業和制造業雙贏
晚上9點多,東海水晶城一家水晶售賣店里燈火通明,一派繁忙景象。樓上直播間里,主播賣力吆喝;訂單一經生成,樓下倉庫自動排單生產發貨;緊接著,就有快遞員入廠提貨,掃碼入庫、裝車發運,全過程無縫銜接。
東海縣牛山街道的一家穿戴甲工作室內,從業者正在燈下仔細地制作穿戴甲,旁邊有人開直播售賣成品穿戴甲。近年來,手工穿戴甲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的喜愛。東海縣抓住時機,運用自身良好的直播基礎和優勢,打造出了手工穿戴甲全產業鏈,成為國內手工穿戴甲主要集散地之一。
制造業的蓬勃發展為快遞業注入強勁動力。如今,快遞企業在服務制造業過程中,面對客戶多元化需求,改變傳統單一的“點到點”運輸模式,主動進廠,將服務延伸至客戶上下游生產環節,提供定制化運輸、包裝、出入庫、嵌入供應鏈、售后等一攬子解決方案。“樓上直播,樓下倉儲,當天發貨。”東海中通快遞負責人陳飛介紹,“快遞進廠”既有利于制造企業降本增效,也有助于快遞企業開拓新市場空間。
對服務制造業這片“藍海”,不少快遞企業也十分看好。“經過多年發展,傳統快遞市場漸成‘紅海’。這一背景下,‘快遞+’和‘快遞進廠’帶來了新機遇,也反向帶動快遞企業加快提升差異化服務能力、構建多元化服務格局。”東海縣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快遞進廠,減少了中間環節??爝f企業將設施、系統、服務嵌入企業的生產銷售乃至售后環節,實現與制造業的更好融合。隨著合作深入,快遞企業和商家發現還有更多業務合作場景:員工可以進入商家產品線,完成商品最后一步的包裝、打包工作,方便銜接下一步快遞物流;針對商家對降本增效的需求,可以為其制定策略、提供解決方案……在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中,快遞企業能做的不僅是快遞業務,還可以充分調動自身資源,實現快遞業和制造業雙方共贏。
“快遞+”模式 助推快遞業深度融入產業鏈
如今,快遞行業不再僅僅是單一的物流服務提供者,而是逐漸向產業鏈深度延伸,成為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以“快遞+”為代表的新模式,正在推動快遞業在產業鏈中的融合與發展??爝f企業通過加強與產業鏈各環節的合作,拓展業務范圍,提高產業鏈的運行效率,實現互利共贏。
2023年,“快遞+”有效支撐了連云港市快遞行業的發展。一方面,“快遞+制造業”助力特色產品銷售。東海水晶件完成快遞業務量12600萬件,同比增長47%。灌云縣生產的“特色服飾”線上銷量猛增,發貨量超6880萬件,同比增長89%。另一方面,“快遞+現代農業”助力農產品進城,居家網購業務量激增,有效拉動連云港市海鮮、紫菜、鮮切花、食用菌等特色農產品通過快遞渠道發往全國。贛榆區海產品,如小海鮮、夾心海苔、即食紫菜等,寄遞量超過9300萬件,同比增長19%,對地區快遞業務量增量貢獻巨大。
發展“快遞+”,助推快遞業深度融入產業鏈,應進一步創新服務模式。通過引導寄遞企業入駐工業園區、在制造業企業設置快遞網點等模式,推動“兩業”融合取得更大突破。連云港市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認為:“著力滿足制造業發展需求、從服務電商銷售向服務制造業轉型,是快遞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行業企業應創新服務理念、提升服務能力、健全產品體系,在為制造業企業提供精準高效便捷服務的同時,實現自身新發展。”
連云港市郵政管理局局長鮑星表示,今年,連云港市郵政行業將在穩固“快遞+水晶”“快遞+海鮮”“快遞+紫菜”等品牌項目地位的基礎上,加快發展“快遞+特色服飾”“快遞+醫藥”、“快遞+穿戴甲”“快遞+食用菌”等新晉項目的培育力度,扶持更多具有發展潛力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