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魏吉珂 王鵬 宋靖童)初冬時節,氣溫驟降,但在江蘇省連云港南拓區蔬菜產業化種植基地卻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近百個智能化日光溫室、新型裝配式巨型拱棚錯落有致,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筆者走進鄰近的幾個蔬菜大棚,只見網紋瓜、草莓、西紅柿花開正艷,50多名菜農正在精心侍弄瓜果,已備元旦、春節大量上市。
“在家門口掙雙份工資,在這過去連想都沒想過……”。說這話的是江蘇連云港市海州區新壩村小蕩村年近七旬的農民魏巨華。據了解,魏大爺家有五口人,兒子兒媳常年外出打工,他把家里八畝土地流轉給蔬菜基地,除了流轉費的收入,平時在基地幫助管護蔬菜,每月還有3000元的收入,每天還能按時接孫女上下學,日子越來越好。
“我們從種植結構、經營模式等方面大膽創新探索,推進農業與觀光旅游進行深度融合,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化、智能化的現代化產業園,走出了一條企業強、農民富的新路子。”連云港南拓區蔬菜產業化種植基地負責人江超自豪的說。
據海州農發集團總經理李克成介紹,該基地由集團于今年初承建運營,總投資3億元,占地約592畝,共分三期建成,工程完工后可年產優質蔬菜4.2萬噸,帶動周邊300多名農民群眾家門口就業。“我們這個基地共分溫室種植、智慧種植和配套服務三個區域,其中溫室種植包括智能化玻璃溫室,新型裝配式日光溫室和新型裝配式巨型拱棚,基本實現智能水肥一體化管理”,李克成說。
優質的果蔬需要優良的種苗。在蔬菜基地修繕一新的水泥大道南側,40多名工人正在為育苗工廠鋪設苗床,筆者看到一萬多平方米的智能化育苗車間已經完工,工人們正加班加點,精心調試生產設備,預計趕在春節前進行蔬菜育苗。
年末歲首,正是各項工程施工的關鍵節點。在位于新壩鎮普安村的稻米加工廠,工人們正在緊張的進行主體工程掃尾,運輸生產設備的車輛進進出出。據現場施工負責人李威介紹,該項目是海州農發集團農業全產業鏈綠色一體化生產基地的子項目,廠區占地19畝,總投資3000萬元,配套改造米廠車間、成品庫,全套采用先進大米加工設備,年加工大米4萬噸;與大米加工廠毗鄰的水稻育秧工廠也是一派忙碌的生產場景,據了解,該項目是今年市級重點工程,新建玻璃育秧溫室大棚,新建鋼結構生產車間,引進全自動機械化育秧生產線及運動循環式苗床,配套室外露天育秧場地300畝,可以滿足3000畝水稻插秧種植需求,同時帶動周邊社會化服務育秧2萬多畝。
近年來,海州農發集團深化“黨建引領、富民興村”行動,以項目為支撐,立足地方特色資源稟賦,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平臺,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模式,多方籌措資金打造特色田園,以“精加工”推動農產品從生產端向消費端延伸,構建一業一群、一鎮一特、一村一品新格局。截止目前,該集團先后與新壩鎮的小蕩、魏口,浦南鎮的草舍和寧海街道的平安社區等9個村、社區結成共建對子,流轉土地1.5萬畝,年可帶動1萬多農民農門口掙“雙薪”。在此基礎上,海州農發集團還加大重點工程投入力度,先后建成并升級改造了塔塔農場、番茄莊園、5G+數字化無人農場等,讓農民充分享受產業鏈帶來的增值效益。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圍繞‘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工作思路,聚力打造都市農業新地標,爭做智慧農業引領示范者,做大涉農項目,做優農業品牌,做強集團實力,推動‘村企’穩步增收,農民群眾共同致富”。江蘇海州農業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澤東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