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晨晨 通訊員 孫蓀)7月5日,2023年連云港第五屆“花果山英才”創新創業大賽暨灌南縣“灌悅才來、南得有您”創新創業大賽杭州城市賽在浙江省杭州市成功舉辦。經過前期全國海選及多輪復審,本次賽事共12個項目入圍比賽,參賽項目主要聚焦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等高新科技領域。
近年來,灌南縣科學布局產業鏈和創新鏈,構建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助力縣域經濟“加速跑”。下一步,灌南將以項目轉化落地為目標,持續推出‘一攬子’服務舉措,強化政策融資支持,促進項目轉化落地,讓各類創新創業資源在海西大地上生根發芽、成長壯大。
機制賦能
締造改革攻堅“新氣象”
“這個舉措實在是太方便了,為我們項目早日完工爭取了時間。”中交第二航務工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道。9月15日,灌南縣自然資源局聯合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灌南縣供電分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通過信息共享,供電公司在地塊掛牌的同時完成臨時用電及電網網架建設,成為全省首例用地規劃與用電規劃融合項目。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面對新一輪的產業變革、營商環境創新服務的打造,灌南縣銳意進取抓改革、求突破,在體制機制創新、服務效能提升等方面持續發力———灌南縣“縣鎮同權”審批服務改革走深走實,67項縣級服務事項全部下放,群眾辦事更“近”一步;全市率先推行跨部門、跨領域“綜合查一次”聯合執法機制改革,更新完善“兩庫一清單”,對156家企業開展“全科診療、綜合報告”,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全省首創社保醫保“一事聯辦”綜合柜員制模式,19個高頻事項一次辦結。
今年以來,灌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住建、供電、稅務等部門,對重點項目“交地即發證”、“發證即通電”、“拿地即開工”實施清單化管控,增強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同時優化服務流程,深化“互聯網+”服務創新,實現辦證服務全環節透明、全流程管控,做好重點項目的推進和服務。據悉,下一步,灌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進一步優化“交地即發證”“發證即通電”“拿地即開工”服務舉措,讓服務更便捷、更利企,讓更多企業享受營商環境提升帶來的“紅利”,實現從策劃生成到項目開工“加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灌南縣還緊緊圍繞深化“放管服”改革,實現政務服務事項“一次申請、統一受理、限時辦結、統一反饋”;并把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到施工許可全部事項納入“一件事”服務范圍。同時試點推進全省縣域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和“大數據+指揮中心+綜合執法改革”,研發綜合執法指揮平臺,實現案件辦理全過程留痕、可回溯管理。2020年9月以來,共辦理各類行政處罰案件610件,無一起行政復議變更和敗訴案件。對以往國務院公布的所有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進行全面梳理,截至目前,已成功落實43項。
而面對新形勢下,單個企業生產要素不健全、企業間信息共享不到位、抱團發展難等產業鏈斷鏈、缺鏈等問題,今年以來,灌南現代農業示范區管理委員會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打破部門壁壘、行業圍墻,構“1+1+X+Y”矩陣式組織架構,“1+1”即屬地黨委+產業鏈黨建聯盟,“X”即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科研機構,“Y”即涉企部門、服務單位、金融機構等,形成“黨建引領、產業聚合、鏈式發展”的工作格局。目前首批聯盟成員單位共40家,涵蓋部門單位11家,6家金融機構、科研院所,33家食用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多虧聯盟把我們聚在一起,讓食用菌企業有了依靠。”江蘇裕灌食用菌黨支部書記卜麗麗深有感觸道。
科技掛帥
涵養縣域經濟“含技量”
在位于灌南縣高新技術產業園內的連云港小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無塵車間里,經過高壓和靜電吸附后,86寸的微晶玻璃蓋板和觸控膜完美貼合。“我們擁有20多項發明專利和多項軟件著作,以物聯網、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AI技術,將教室智慧教育設備與窗簾、環境、錄播、VR教學、噪聲分析等設備相互連接,從而實現以互動黑板為核心,連接教室中所有智慧設備通訊目標。”制造中心總監邵長香不無自豪地說。
科技創新就是生產力,企業賴之以強,經濟賴之以盛,小牛科技技術創新是灌南縣科技創新成效的縮影。面對新一輪的產業變革,灌南縣牢牢抓住科技創新“牛鼻子”,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意識,準確把握“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內涵,樹牢“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的意識,科學布局產業鏈和創新鏈,構建科技創新生態系統,認真落實“科技創新40條政策”和《江蘇省推進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落實相關惠企政策,為產業強鏈補鏈延鏈賦能,引領縣域經濟“加速跑”。
走進灌南縣經濟開發區內的江蘇珀然鍛造,可以看到,在該公司生產車間里,歷經數道工序精心鍛造,又一批鋁合金貨車輪轂如期下線。公司負責人介紹,這些新型輪轂重量不足同等規格鋼制輪轂的一半,其強度卻是傳統輪轂的5倍。以專精技術,該公司今年銷售額比上一年翻了一番。管委會主任祝銀偉介紹,今年以來,開發區緊緊扭住科技創新“牛鼻子”,持續推進“專精特新”企業、“四上”企業培優培強,加快企業智改數轉,助力企業破題尋鏈、梯級成長。“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我們加快推進無錫江南大學科技園合作項目、114產學研協同創新服務平臺滬灌科技產業園、哈爾濱商業大學灌南創新研究院等平臺建設,做大做強‘科創飛地’,有效促動新型研發機構產業化、實體化運營。”負責人道。
縣域層面,“科技服務進千企”已然成為灌南縣常態化長期化的“自選動作”。今年以來,灌南縣整合各類創新創業資源,為企業提供更加全面、完善、專業的技術服務,鼓勵企業加大前沿先導技術研發和重大戰略產品研發力度,鞏固科技領跑優勢,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截至目前,全縣新招引科技型企業簽約數達20家,發放科技獎補資金300多萬元,讓企業充分享受“科技紅利”。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為0.7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10.3%,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122家,新增產學研成果數36個,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的硬核支持保障。
能級躍遷
推進助企強企“出實招”
“這釀酒高粱,前景很廣闊!亞夫科技服務就是幫助農民盡快富起來。”9月19日,在灌南縣湯溝鎮釀酒高粱綠色生產基地,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趙亞夫欣喜地說。當天,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亞夫科技服務“灌南湯溝工作站”簽約揭牌。
近年來,灌南縣高度重視湯溝鎮與湯溝酒業的融合發展,在白酒產業壯大、產業轉型升級、特色小鎮創建等方面出臺相關鼓勵政策,湯溝鎮借此契機,在土地流轉、中小酒企整合、產業園企業入駐等方面充分發揮商會作用,組織民企先行先試,動員會員企業率先開展中小酒企整合進駐產業園,助力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逐漸讓湯溝產業成為拉動全縣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此舉也成為灌南縣創新推動“助企強企”的有力縮影。
“客戶緊急催單,我們卻苦于沒有充裕的周轉資金,進不來原材料,也出不了貨品,公司前段時間哪里敢輕易接單?縣里助企紓困,切實解決了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江蘇暢頜汽車零部件公司負責人劉博鑫對此感觸頗深,作為國內一家專業生產精密機械的企業,此前周轉資金捉襟見肘曾讓企業一籌莫展。類似情況出現在不少企業,為此,灌南縣及時及時成立政策落實服務專班,同時靈活推行“企業點單、聯盟派單、部門接單”工作模式,定期邀請商務、司法、人社等部門“惠企幫幫團”,深入企業一線,摸清發展癥結,截止此前,梳理部門政策資源19條,針對性制定助企惠企行動28項。
不止如此,為切實解決企業資金信貸、政策兌現等突出問題,灌南縣還全面落實“蘇政42條”“連政80條”一攬子政策措施,建立“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直達機制;還培育壯大上市企業“灌南板塊”,潤普食品實現北交所上市,地浦科技等17家企業納入市級擬上市、新三板掛牌儲備資源庫。此外,還深入開展優環境穩增長“稅商聯動”專項行動,累計辦理退稅6981萬元、減免稅額1.42億元;深入實施小微企業擴量、“四上”企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提質“三項行動”,新增“四上”企業47家,創成市級創新型中小企業15家,137家企業通過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中能化學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加速布局數字經濟“新賽道”,也是灌南培育創新生態的必選項。為此,該縣兌現“智改數轉”激勵資金近2500萬元,培育智能制造示范車間5個,創建市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通過省級第一批星級上云認定企業3家,湯溝酒業創成國家級“綠色工廠”。此外,灌南縣還推進“政產學研”深度融合,香如生物、金凱包裝共研的“食用菌采后減損保質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源鈺金屬等26家企業簽訂產學研協議37份,江蘇產業技術研究院綠色智慧化工技術與裝備(灌南)研究所、宜興·灌南科創飛地正式成立,新增省科技副總、市“雙創人才”25名。
強化創新驅動,才能加速動能轉換。灌南縣委書記任瑜表示,全縣上下將把構建更加優越的創新生態放到突出位置,圍繞創新需求和創新規律,強化組織、體制、環境保障,打通科技創新的血脈,打破阻礙創新的桎梏,用良好的創新生態筑牢創新發展的根基,為推動灌南高質量發展、跨越發展,建設“強富美高”新灌南注入磅礴的創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