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鎮站實測流量多少?水面上的漂浮物多不多?影不影響測流?”
“1300立方米/秒,測報工作一切正常,放心!”
在得到“放心”的答復后,另一個電話撥了出去:“石梁河水庫站的情況怎么樣?”電話的主人正在新沭河南辰大橋施測流量,一邊不時詢問他所管轄的測站。他在一個人負責兩個“站”的同時,作為連云港水文分局第二黨支部書記,還帶領支部黨員把新沭河上的大興鎮水文站、石梁河水庫水文站兩個“堡壘”筑得更牢。
他是黨員、水先鋒黨員突擊隊核心成員、連云港水文分局東海監測中心負責人武宜壯。
大興鎮站6300立方米/秒、石梁河站4830立方米/秒,這兩個數字他始終牢記在心底,“雨一來,就睡不好。大興鎮水文站、石梁河水庫水文站是新沭河上的兩個重要水文站,分別是石梁河水庫的入口、出口的控制水文站,已經連續4年大流量行洪,是連云港市乃至全省關注的焦點,失守了就是失職。”武宜壯說。
一個人兩個“站”,把防汛測報第一線作為加強黨性錘煉、體現責任擔當的主戰場。東海監測中心人手較為緊張,一個測站也就1到2人。洪水來時,大興鎮站得開展手持式電波流速儀比測工作,同時還需在下游南辰大橋處增設比測斷面。“人手不夠,我去!”武宜壯不假思索,趕赴大興鎮開展比測工作,并及時匯總數據,開展比對分析,確保第三套測洪方案在關鍵時候能夠“頂得上”。
比測完,顧不上休息,他又趕往下一站——南辰大橋。“石梁河水庫下泄流量加大至800立方米/秒。”看到調度指令,他迅速拿起電話,“這邊測完,晚上我就趕過去。”就這樣,連續幾天,他奔走在大興鎮水文站、石梁河水庫水文站兩“站”之間,正是“時時放心不下”的那份責任感和箭在弦上的備戰狀態,讓他在關鍵時刻與洪水賽跑。
一條河兩個“堡壘”,武宜壯把汛情最前沿作為黨員為事業擔當的“練兵場”。7月10日以來,連云港市及上游地區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應急響應接踵而至,防汛形勢嚴峻。300立方米/秒、500立方米/秒、1000立方米/秒……新沭河流量不斷加大,壓力也不斷加大。武宜壯帶頭沖在前,帶領支部成員不分晝夜駐守一線,筑牢新沭河沿線的大興鎮水文站、石梁河水庫水文站兩個“堡壘”,累計施測流量45次,測得大興鎮水文站最大流量1300立方米/秒、石梁河水庫水文站最大出庫流量854立方米/秒、小許莊水文站最大流量268立方米/秒,圓滿完成各項測報任務。
“當前已進入防汛‘七下八上’關鍵期,重頭戲可能還在后頭。”說完,他又投入到緊張的測報工作中去了。
武宜壯只是奮戰在防汛一線的連云港水文人的一個縮影。新沂河畔,水先鋒黨員突擊隊已連續奮戰多日,臨洪河畔亦是如此。王歡、封一波、吳曉東、朱振華……正是一群像武宜壯一樣的黨員,他們把黨旗插在一線,把堡壘筑在一線,全身心沖在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連云港水文人“洪水不退,我不退”的錚錚誓言。(王桂林 李想 謝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