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王進文 邵沛源 徐歡 劉暢/文 楊佳輝/圖
“張開手臂,走出門去,去呼吸久違的新鮮空氣,向著心中的那個地方出發,去尋找心中的那片陽光……”日前,陳碩子樂隊《熱血青春》響徹劉志洲山,萬千樂迷踩著音樂節拍集體“撒野”。
近段時間,連云港音樂節、演唱會等線下大型演出不斷“上新”,“音樂+旅游”作為一種時尚、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組合,不僅給人們帶來愉悅的體驗,而且為文旅融合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豐富了城市消費新業態。
音樂盛宴“點燃”夏日熱情
躁動的心與炎熱的風相互碰撞,沒有什么煩惱與無奈是一場音樂節搞不定的。
日前,劉志洲山帳篷音樂節在海州區劉志洲山體育公園千畝陽光草坪火熱開啟,《再見二十歲》《搖滾少女》等一曲曲膾炙人口的樂曲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歌迷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以前都是去外地看演唱會,沒想到家門口也有,這種沉浸式音樂節氛圍感十足。”今年24歲的李藝涵住在劉志洲山附近的錦屏鎮桃花村,連續兩天她都帶著朋友參加音樂節。
此次帳篷音樂節是連云港市近年來舉辦的較大規模的音樂盛會,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集結了12組備受矚目、引領潮流的音樂人和著名樂隊,每天6組歌手近40首歌曲嗨唱6個小時,用音樂點燃夏天,用歌曲躁動全場。隨著演藝人及樂迷紛至沓來,“連云港”不斷出現在各類社交平臺上。
大家還沉浸在劉志洲山帳篷音樂節意猶未盡,連島音樂節馬上就要開啟一場狂歡。連島景區、創意周末開展“聽山海”大型音樂節計劃,共同主辦連島音樂節。“在連島音樂節,我們制作團隊開拓獨樹一幟的音樂節弧面屏幕舞臺,為所有樂迷朋友帶來一場盛大的音樂節現場。7月,讓我們跟隨連島音樂節,帶你奔赴山海。”連島景區相關負責人說。
“鯰魚效應”撬動一座城
一邊是各種音樂盛宴輪番登場,一邊是大眾高漲的熱情,雙向奔赴的演藝經濟強勢復蘇,不僅可以帶來可觀的門票收入,還可以在短時間內聚集海量客流,拉動旅游、交通、住宿、餐飲等一系列消費,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劉志洲山體育公園建成后,我們的生意就越來越好,前段時間的音樂節,我們家更是爆滿。”海州區錦屏鎮崗嘴村一飯店老板王洋笑著說。王洋夫妻倆經營農家樂飯店,音樂節期間接待了大量的游客,雖然忙碌,夫妻倆也樂開了花。
越來越時尚化、娛樂化和追求個性化的年輕人,對音樂節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據統計,劉志洲山帳篷音樂節6月23日內外場觀眾人數超過3萬人,端午節期間熱度排名全國第二。整個端午假期,劉志洲山體育公園游客達5.2萬人次,入園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420%,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商業價值的提升。
“用音樂這條‘鯰魚’的效應撬動一座城,正成為一個全新的探索命題。”江蘇海州文旅集團董事長陳東介紹,音樂節為提升城市形象和景區旅游業帶來了不錯的效果,成為激活新消費、帶動夜經濟的“現象級”活動。而音樂節的背后,更多的則是挖掘文化、旅游、生態綜合附加價值作出的新嘗試,同時也為文旅產業注入更多更新的青春活力。
釋放演藝經濟“溢出效應”
前不久,薛之謙“天外來物”演唱會在連云港體育館激情上演,很多外地的樂迷提前來到連云港,體驗港城的氣息。如今,年輕的消費群體不再只是被動的接受者,他們更需要參與、互動、體驗式的消費場景和方式,更愿意主動分享與創造,“為一場音樂節而赴一座城”,也成為這些年輕人的旅游新選擇。
“當下,消費者對音樂節、演唱會的需求和以往有所不同,許多人將一起參與演藝活動當作一種社交的手段。同時,線下參與,還會有更高質量的音樂體驗。”弦藝(江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紅燈說。今年,該公司已經策劃了10場大型音樂節活動,近期還承辦了湯溝國藏2023連云港之夏群星演唱會活動。
如今,音樂節不僅在數量增長上呈現強勁態勢,在嫁接市場形態上也不斷出新,如燒烤音樂節、森林音樂節等。李紅燈表示,越來越多的地區依靠音樂主題的體驗營銷模式,為城市品牌帶來更大的影響力,從而擴大商業合作空間,拉動周邊消費。同時,為城市宣傳代言,實現音樂、文化、價值、知名度與收益的最大化,為經濟的發展帶來持續性的杠桿作用。
如何讓演藝市場持續釋放活力?業內人士指出,演出機構要規范經營,豐富產品供給,提高演出的質量。同時,要創新營銷模式,提升產品影響力,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拓展演出業態。當地政府和企業也要注重加強本土創作生產水平,為演藝市場不斷“造血”。除此之外,還要做好各項配套服務,做大、做強產業鏈,通過“音樂+旅游”的路線擴張,帶動住宿、美食、文旅項目的消費熱潮,為港城文旅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