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史衛平 通訊員 徐云剛) 8月24日,連云港灌云縣轄區各中小學校新學期開學在即,該縣檢察院檢察長陳長春來到南崗鎮馬蹄村,看望即將上初中的司法救助申請人小紅(化名),并將書包、書本、口罩等物品送到她手中,保證她能夠順利進入校園。小紅只是全縣目前10多個未成年人救助對象之一,近年來,灌云縣檢察院充分貫徹落實該縣司法救助大治理機制,積極發揮“1+20+N”聯動功能,構建未成年人司法救助機制。
2016年,小紅的母親在一場車禍中撒手人寰,留下患有聾啞殘疾的丈夫蔣某和兩個年幼的女兒,這讓原本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無法承擔小紅姐妹倆的上學費用,當時年僅7歲的小紅面臨輟學危險。灌云縣檢察院檢察官為蔣某一家雪中送炭,及時申請6萬元司法救助金,并協調當地殘聯免費為蔣某配了助聽器,還幫忙找了一份月工資3000余元的工作。該案在解決司法領域所面臨的特困被害人救助方面具有典型意義,入選“全省檢察機關十大維護殘疾人權益案”。
今年8月,小升初的小紅面臨擇校的窘境。學區內的學校離家較遠,上下學很不方便,如果就讀附近的私立學校,又承擔不了1.5萬元的借讀費用。小紅的爺爺再次求助檢察機關。陳長春獲悉情況后,迅速與縣教育局和校方溝通協調,安排小紅就近入學,并免去借讀費用。
“感謝你們這些年來對我們家的幫助,讓我上了高級的學校,幫我免了1.5萬元的費用。我一定好好學習,長大后回報社會……”8月25日,小紅到學校報到后,興奮地跑到離學校不遠的檢察院,將自己寫的感謝信送到檢察長辦公室。
在灌云縣,像小紅這樣未成年人救助對象還有10多個,無一不牽動著檢察官的心。連日來,灌云縣檢察院逐一走訪他們在開學前存在的實際困難,建立精準幫扶機制,做好關心關愛幫助工作,確保“一個都不能少”。
早在2017年,灌云縣檢察院就積極促進司法救助與多元主體聯合救助的有效銜接,與縣民政、教育等10家單位聯合會簽《關于建立國家司法救助與其他救助銜接機制的意見》,與扶貧辦會簽《關于建立國家司法救助和脫貧攻堅銜接機制的實施辦法》,構建“1+10+1”救助制度體系。今年2月24日,灌云縣委政法委將這項工作列為今年“政法十件實事”之一,并將財政局、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慈善總會等單位納入多元救助成員單位,共21家單位會簽《關于建立和完善國家司法救助與其他社會救助銜接機制助推鄉村振興的意見》等規范性文件,建立起“1+20+N”多元社會救助機制,形成社會最大合力,開展救急救困工作。
幾年來,該院充分貫徹落實司法救助大治理機制,積極發揮“1+20+N”聯動功能,先后為未成年人救助對象共45人次發放司法救助金60.1萬元,開展包括減免醫療費用、提供紅十字會臨時救助金、減免學雜費、解決低保待遇、心理疏導等內容的綜合救助,無一人因貧輟學,2人考上了大學,多件司法救助案件獲評全省檢察機關司法救助助力脫貧攻堅典型案例、全市檢察機關保障民生十大典型案件等。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最有效手段。我縣檢察院在辦案中積極開展司法救助,在防止因案返貧、因貧輟學上下大功夫,這是充分值得稱贊的!”連云港市人大代表、灌云縣實驗中學副校長付英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