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7月27日,來自交通部、南航,連云港市機械工程學會等多位專家對連云港遠洋流體裝卸設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行業首臺智能化流體裝卸臂開展新產品鑒定。專家組一致認為該產品通過運用大數據、智能化等新技術,首次實現了輸油臂自主學習、智能避障、健康診斷等功能,有助于提升我國液態化工碼頭裝卸全過程中的集中管控,其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連云港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席世戰表示,該項目研發成功,將有助于提升連云港碼頭裝備的科技水平,為推動國內智慧港口流體貨品裝卸的高效智能、安全協同提供連云港智慧。
據了解,傳統的流體裝卸臂需要人工連接法蘭。這種模式不僅不環保,而且對實施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為了讓流體裝卸臂更“智慧”,遠洋流體啟動“智能化流體裝卸臂”項目研發。該項目通過視覺識別、激光引導、5G傳輸和北斗定位等技術,借助智能化視覺和激光識別柔性對接系統、多軸聯動流體裝卸臂機群、智慧在線監測和決策響應平臺,實現了裝卸設備的自主學習、智能避障、健康診斷和自動對接,破解了碼頭大型裝卸設備的精準智能控制難題。
隨著研發人員一聲令下,遠洋流體自主研發的智能流體裝卸臂啟動運轉,經過多次微調后,該機械臂精準定位到法蘭位置,快速連接器迅速抓取、嚴絲合縫,一次性成功與法蘭對接。該項目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經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件,實用新型專利10件。
這臺智能化流體裝卸臂重新定義了碼頭流體裝卸的作業流程。遠洋流體總經理單繼強介紹,該項目的遠程在線監測可以讓技術人員足不出戶了解正在運行的裝卸臂狀態,從而有效地消除碼頭油輪靠岸裝卸液體化學產品所帶來的安全隱患。而依托數據分析、自主判斷等技能,這臺裝卸臂不再需要人工對接輸油臂,可以實現無人智能對接,其法蘭對接中心誤差不超過5mm,一次性自動對接成功率不低于99%,這將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
此外,這臺裝卸臂還具備學習提升能力,可以通過大數據比對、經常性軌跡收集,實現智能化流體裝卸臂核心算法不斷優化,提升對惡劣氣候、突發情況等場景的處理能力,增強產品使用的適應性。簡單地說這臺裝卸臂遇到相同等級大風天時,可以根據記憶進行精準對接。
未來,遠洋流體將持續搭建“云數據中心”,建立裝卸臂作業的3D實時管控模型,建設智慧在線監測和決策響應平臺,為智慧港口無人化作業提供更多新的“智造”。(記者 周瑩 通訊員 王緒男 王雅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