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聞網訊(記者何榮)7月29日,陰。伊寧縣喀拉亞尕奇鄉喀拉亞尕奇村村民乃比江·斯德克看天要下雨,就把靠院墻的滴灌桶上的分水龍頭關了,“自從裝了這個滴灌桶,家里的這一分多菜地,就再也沒愁過澆水。”乃比江說。
正如乃比江說的一樣,今年,喀拉亞尕奇村的700余戶農牧民將在住村工作組的幫助下裝上滴灌桶,徹底解決困擾村民已久的庭院菜地供水問題。
熟悉喀拉亞尕奇村情況的人都知道,喀拉亞尕奇村是為了配合新疆慶華集團大型露天煤礦礦區建設,整體異地搬遷到現在的位置。住村工作組組長、州黨委政研室秘書處處長杜文強告訴記者:“喀拉亞尕奇村異地整體搬遷時,周邊并無明河。村里各家各戶門口的U形渠僅供排洪泄洪用,并沒有長流水能夠供各族群眾庭院使用。”工作組住村后,發現群眾庭院里的菜地都是用自來水澆,“但給村子供水的自來水塔儲水能力有限,所以經常會出現菜地澆過水后,老百姓反而吃不上水的情況。”工作組副組長、州黨委政研室干部楊青松如是說。
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訪惠聚”資金,幫助當地百姓解決發展庭院經濟的供水問題,住喀拉亞尕奇村工作組通過調研、考察,確定了為村民實現庭院滴灌全覆蓋的工作方向。楊青松告訴記者:“這個項目具體說,就是給每戶購置一個源生塑料材質的滴灌桶。然后根據各戶的條件,將這個滴灌桶安裝在與菜地有一定落差的位置,連接分水管、毛管等管道,通過滴灌的方式實現庭院菜地的節水灌溉。”29日這天,記者跟隨楊青松走進喀拉亞尕奇村村民沙比爾江·沙地克家看到,一分多的菜園里,辣椒、西紅柿、茄子、青菜、南瓜這些時蔬,都在條條滴灌毛管的滋潤下“幸福”生長著。
“我們家搬到這里4年多了,今年是我種菜種得最多、最好的一年!”沙比爾江高興地說,原先菜地澆水實在是件頭疼的事,可今年不一樣了,菜地里產出的蔬菜不但能供自家吃,還能給鄰居們分享。沙比爾江說:“明年我準備再開出一片地,這樣種出來的菜還能拿到巴扎上銷售,就可以創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