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近日,在連云港高公島碼頭附近海域,漁民發現了一頭7米長死亡的鯨魚。2月1日,連云港海州灣海洋樂園專家趕到現場,經初步檢查,該鯨魚為小須鯨,體長約7米,重約3噸,死亡時間約半個月,海洋專家表示,會將死亡須鯨做成表皮干制標本和骨架標本,供研究展覽使用。
大海中發現死亡鯨魚
近日,連云港漁民冷先生在該市高公島附近海域駕船時,發現海面上漂浮著一黑乎乎的小船一樣的物體。“靠近一看,原來是一頭鯨魚!”冷先生說,發現鯨魚時,其腹部發白,有不少血跡,身體上還有一些擦傷。
由于鯨魚表皮被海水長時間浸泡已經有些異樣,如果貿然打撈出來后,不及時處理,很快就會腐爛。另外,因無法判斷死亡鯨魚具體是什么種類,冷先生便將死亡鯨魚的圖片發到了網上。
2月1日,死亡鯨魚的照片在網上傳開后,連云港海州灣海洋樂園負責人劉先生看到后,輾轉聯系到了漁民冷先生。“從漁民拍攝的圖片來看,這條鯨魚已經死亡有一段時間了,我們海洋樂園可以接收。”2月1日上午,海洋館立即協調海洋專家和救援船只前往事發海域。
小須鯨長7米重約3噸
2月1日上午,海州灣海洋樂園協調的船只載著專家趕到高公島附近碼頭。漁民已經將死亡的鯨魚拉到了碼頭附近海域。打撈人員將繩索固定在鯨魚的尾部。隨著一輛大型吊車緩慢啟動,鯨魚被吊到了碼頭上的拖車上。
據海州灣海洋樂園海洋專家金剛介紹,在鯨魚被打撈上來后,他們確定死亡鯨魚為小須鯨。經初步檢查,這條小須鯨為雄性,體長約7米,重約3噸。“身體上有血跡,但表皮相對來說還算完好,沒有明顯的外傷。”金剛介紹,由于漁民發現時,這條小須鯨已經死亡,“目前從體表可以初步判斷,死亡時間大約有15天,但是什么原因導致這條小須鯨死亡,還很難斷定。”
當天,在海洋樂園的協調下,這條小須鯨被運到了位于贛榆區的海州灣海洋樂園。
專家:將制成標本
據金剛介紹,專家們將會對小須鯨解剖,然后對其各個器官進行詳細的測量。“小須鯨將被做成兩個標本,一個是表皮干制標本,一個是骨架標本。”
金剛介紹,表皮干制標本,就是將須鯨的表皮取下后,用防腐溶液浸泡,再經過鞣制等環節,最終完成表皮處理,隨后用泡沫做成須鯨“假體”,最終將表皮覆在假體上,完成表皮干制標本。而骨架標本,則相對簡單,將解剖后產生的須鯨骨骼,經過處理后,再做立體固定,形成骨架標本。
“骨架標本將在一兩個月內完成,表皮干制標本工序多,需要時間較長。”金剛表示,最終這兩個標本將會呈現出小須鯨在自然狀態下的形態,制成的兩個標本預計將會放在海洋館供研究和市民參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