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1、新聞義工團(推薦單位:連云港報業傳媒集團)
【事跡簡介】新聞義工團,連云港報業傳媒集團的新聞工作者發起的公益性組織。開展救助單親白血病貧困兒童小宇行動,募得資金10多萬元,并協調多方為小宇提供幫助救助;為農民工兄弟購買50張春節返鄉票,并指導260多人上網購票;幫助摔傷老農賣梨3000多箱;走進東海縣麻風村為25位村民送棉衣、米面油等年貨;赴贛榆門河鎮開展為腦癱兒童送愛心年貨活動;開展義務種植水彬林,保護母親河薔薇河等公益活動。
2、王忠明(推薦單位:市第二人民醫院)
【事跡簡介】王忠明,男,市第二人民醫院醫生。他是病人心中的好醫生。一位來自江西的孫姓食管癌患者,經過他的精心治療,病情再沒有復發,他們建立了勝似親人的深厚情誼;一位鼻咽癌患者的孩子得了白血病,他迅速組織全科為其捐款,主動聯系媒體,孩子很快得到10萬元的救助基金。他是勇于進取的學科帶頭人。先后主持完成課題10多項,在國家級專業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多篇。
3、葛飛遠(推薦單位:海州區)
【事跡簡介】葛飛遠,女,海州區淮海社區居民。她堅持義務打掃旱廁五年;幫助鄰居照顧父母因車禍喪生的3個孤兒;為身患絕癥的居民四處奔走,尋找偏方,主動照顧患病鄰居的未成年兒女。她與社區居民自發組織巡邏隊,維護治安;積極維護社區環境衛生,勸導不文明行為,被居民譽為“社區環境的督導員”。
4、呂才友(推薦單位:海州區)
【事跡簡介】呂才友,男,海州區新壩鎮沙杭村村民。他每天義務清掃道路數十公里,打掃清運全村15個垃圾桶,6個垃圾池,手磨出了泡,腳磨出了血,耳朵凍裂了口子,卻從不叫苦,不喊累。在新農村建設中,動員親屬支持村兩委工作,幫助村干部協調解決建設中的矛盾;幫助村里看守維護沙杭秸稈氣站期間,從未出過差錯。
5、宋文好(推薦單位:海州區)
【事跡簡介】宋文好,男,海州區新浦街道路北社區居民。他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把獲得的省級勞模獎勵資金用于漆刷小區大門、修整小區破損路面、改善小區內場地設施。他自己出資2萬余元為花船隊購買設備,多次組織參與市區、鄉鎮各種演出,并義務宣傳社會新風正氣、身邊典型人物。
6、徐興旺(推薦單位:海州區)
【事跡簡介】徐興旺,男,海州開發區許莊村村民。他退而不休,擔任許莊村校外輔導站站長,努力推動新型農民學習活動場地和青少年學習活動場所建設工作;搭建服務平臺,建立“兒童樂園”,數千人次青少年參加輔導站活動,受到教益。他利用自己的專長,義務教授孩子們書法,深受孩子和家長的歡迎。
7、梁興友(推薦單位:連云區)
【事跡簡介】梁興友,男,連云區高公島鄉高公島村村民。他一直熱衷社區公益事業,擔當義務護林員,12年來,認真維護每一片林地,義務種樹近40畝,2010年,在“4.29”撲救柳河山火戰斗中,他一直沖在最前線。他是村里“紅袖標”義務巡查員,自覺維護村莊社會治安。
8、徐貫紅(推薦單位:連云區)
【事跡簡介】徐貫紅,女,連云區板橋街道板橋社區居民。她熱心社區公益事業,積極參加社區志愿活動,主動與社區孤寡老人老楊、老王結成對子,多方籌措解決他們看病難的問題,為照顧孤寡老人,她隨叫隨到,從無怨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9、王永春(推薦單位:贛榆區)
【事跡簡介】王永春,男,贛榆區歡墩中心小學教師。15年來,她一直參與“無償獻血”活動,累計獻血8000多毫升,并成為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2011年,成功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在教學工作之余,她先后資助15名貧困兒童,并積極聯系市紅十字會志愿者聯盟做好愛心助學活動。
10、朱其福(推薦單位:贛榆區)
【事跡簡介】朱其福,男,贛榆區墩尚鎮鄭莊村村民。退休后,他致力于發展民間藝術團,從2008年起,他組織熱愛文藝表演的村民、退休教師等,自費道具設備,自編自演,義務為村民進行文藝演出、普法宣傳等。2014年,牽頭創立艾塘湖藝術團,深入農村一線,為廣大群眾義務演出近百場。
11、俞佃珍(推薦單位:開發區)
【事跡簡介】俞佃珍,女,開發區猴嘴街道新民社區居民。她始終把“助人為樂”當作人生信念,身兼政策宣傳員、巡邏員、居民矛盾調解員等多重身份;聯系疏通小區下水道;積極投身到社區校外青少年教育工作,傳授青少年手工制作工藝,她是社區青少年心目中值得尊敬的“俞奶奶”。
12、孫家榮(推薦單位:開發區)
【事跡簡介】孫家榮,男,開發區猴嘴街道文明社區居民。他熱衷社區各項公益活動,加入“七彩海鹽”志愿者團隊開展志愿服務以及“愛心互助”活動;長期協助社區綜治辦、派出所及時掌握社情,化解鄰里糾紛,化解群眾難題,成為社區居民的“熱心人”。
13、張士奎(推薦單位:開發區)
【事跡簡介】張士奎,男,開發區猴嘴街道昌圩社區居民。退休后,他主動擔任樓長,不怕臟累,多次組織居民疏通下水道,清潔樓區衛生;他積極參加社區文明創建活動,協調鄰里關系,是構建和諧社區的模范志愿者;他了解居民需求,及時反饋到社區,他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情報員”、“好管家”。
14、霍永花(推薦單位:東海縣)
【事跡簡介】霍永花,女,東海縣曲陽鄉趙莊村村民。她數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顧五保老人秦玉平,為她送去親情和關愛,被稱為五保老人的“貼心閨女”;她始終不離不棄地照料癱瘓丈夫14年,是丈夫眼中的“柔情妻子”,她的行為受到全體村民的交口稱贊。
15、楊維林(推薦單位:東海縣)
【事跡簡介】楊維林,男,東海縣白塔埠鎮中埠后小學教師。楊維林右手先天性殘疾,同時患有下肢靜脈血栓病等多種疾病,長時間站立都很困難,他卻克服病痛折磨,傾親奉獻鄉村教師講臺39年,從未離開過工作崗位,始終關心愛護每個學生,提供優質教學服務,竭盡所能地為學校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16、社會媽媽(推薦單位:東海縣)
【事跡簡介】東海縣開展“社會媽媽”幫困助學工程,建立貧困兒童檔案和“社會媽媽”與受助孤貧兒童結對幫扶檔案,建立跟蹤回訪制度,以方便“社會媽媽”選擇幫扶對象。目前,全縣“社會媽媽”人數已達2620人,已有4543名孤貧兒童得到關愛與資助。“社會媽媽”成為東海愛心的代名詞。
17、李杰(推薦單位:灌云縣)
【事跡簡介】李杰,女,灌云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她創建青少年犯罪預防暨道德法制教育基地———“青蘋果”法治樂園,身兼“編劇”、“導演”、主持人、心理咨詢師等多職,累計接待學生2萬余名;引入“陽光心理疏導”機制,為29名未成年當事人進行心理疏導和維權幫教,被學生親切地稱為“知心姐姐”。
18、林如海(推薦單位:灌云縣)
【事跡簡介】林如海,男,灌云縣楊集鎮城東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37年來,他扎根鄉村醫療事業,為特困病人減免、墊付各種費用16萬元。組織人員對居民進行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個人健康管理表,開設家庭病床,是市縣基層衛生工作的一面旗幟。精心收藏《兒童保健》、《醫學數據》、《慢性病防治》等健康教育撲克,對村民進行健康教育。
19、衛校天使服務隊(推薦單位:灌云縣)
【事跡簡介】灌云縣衛校天使服務隊,27年來,堅持每周定期到伊山鎮伊北敬老院,為老人義診、打掃衛生、表演節目。服務隊人數從60人增加到800多人,服務的范圍也從量血壓、常規項目檢查等逐步發展為敬老院打掃衛生、為老人按摩身體、定期表演節目等社會服務。
20、朱玉蓮(推薦單位:灌南縣)
【事跡簡介】朱玉蓮,女,灌南縣新集鎮梨園村村民。她在婦代會崗位上一干就是30年,組建婆婆媽媽樂隊,自編自演“夸夸新集新風貌”、“婦女要做六大愛”、“家和萬事興”等以倡導社會文明為題材的文娛節目,傳遞正能量,豐富農村婦女業余文化生活。積極組織婦女同志參加家政保潔、月嫂等項目培訓班,幫助她們就業,她是婦女姐妹真正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