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蔚 徐進軍 張義祝)綠水青山從何來?
綠水青山從“河”來!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以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河湖生態治理和管理保護目標任務,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以河長制為抓手,強化系統施策,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市域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數據顯示,2023年,全市22個國考斷面優Ⅲ比高達90.9%,45個省考斷面以93.3%的優Ⅲ比,超越省定目標2.2個百分點,其中燒香河燒香北閘、排淡河大板跳閘國考斷面首次達到Ⅲ類水質標準;全市近岸海域優良海水面積比例為96.8%,連續6年位居全省首位。今年1至6月的數據也持續保持了這一良好態勢,在全省范圍內遙遙領先。這背后,是全市上下對水生態環境治理的堅定信心和不懈努力。
盛夏的港城,河畔風景如畫。碧波蕩漾間,草木蔥蘢,陽光灑落河面,浮光躍金,這是我市年度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行動結出的碩果。該行動以工程建設為牽引,深化源頭治理,強化本質治污,推動燒香河、排淡河等重點流域減污降氮工作走深走實。同時,扎實推動東海、贛榆開展薔薇河、范河等重點區域農田退水治理先行先試,并加大環保監管力度,對各類偷排、超標排放等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態之基。為了扎實推動水環境質量的持續提升,我市實施陸海聯動,以更高的標準靶向發力、精準施策。一方面,持續改善地表水,深入推進45個國省考斷面河流沿線排污口排查,堅持短期長期同謀劃、面源點源齊發力、治標治本相結合、顯績潛績一起抓,形成“一口一檔”“一口一策”。另一方面,全面提升入海水質,大力推進“減污降氮”措施和污染物總量削減,確保全市398個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率達到100%。
在我市,河長制不是“掛名制”,而是“責任田”。“河長制”“灣長制”等涉水綜合協調機制將治水責任層層壓實,形成了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良好局面。從農田退水到池塘養殖尾水,從畜禽糞污到黑臭水體,每一個污染源都被納入監管視線,通過綜合治理讓水生態環境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深耕在治水、管水、護水道路上,資金支持同樣不可或缺。今年以來,通過積極對上爭取,我市共獲得省級環保類專項資金2.27億元,占全省已下達資金總盤子的14.7%,排名全省第一。此外,還成功爭取到國家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項目補助資金1億元。我市將以資金扶持項目,帶動突出環境問題整治和重點區域生態修復,不斷筑牢生態環境根基。
河湖治理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下一步,我市將繼續以攻堅克難的精神真抓實干、久久為功,守護好一方碧水,讓港城的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享受更多生態福祉。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