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瑩 連工信 王雅萱】近日,一則錦屏磷礦的視頻在嗶哩嗶哩上被刷爆,讓港城工業遺產保護和開發再次成為熱議的話題。
破舊的廠房也好,廢棄的機械也罷,當這些破舊的家當被利用起來,成為工業遺產,也將會成為城市記憶的一部分。
誠如市工信局生產性服務業處處長劉浩博所說,與傳統文物和名勝古跡相比,工業遺產是一種離當代并不遙遠而不易引發關注的文化遺產,但是工業遺產不僅是工業社會歷史的見證與記憶的凝結,還是企業家精神與工匠精神等工業文化核心內涵的載體。
如今,全國各地都非常重視工業遺產的保護和挖掘。更為重要的是工業遺產也是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一部分,是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寶庫,因此必須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
港城工業遺產如何再次綻放?這是一個系統性課題,需要我們在深入研究中謀實招求實效。
現狀: 亟待保護
也許有人會問:工業遺產有什么可保護的?不就是破舊的廠區、廢棄的機器嗎?
事實上,工業遺產不只是工業廢棄地,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征,一個時代的符號。
跟隨市工信局調研組,我們來到了國字號工業遺產所在地———錦屏磷礦。從山下仰望整個磷礦地面設施,讓人震撼。
沿著雜草叢生的小道一路前行,我們走進錦屏磷礦地面建筑的下部,眼前的建筑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時代印跡。
紅色的建筑和周邊枯木、蕭瑟的山林透出了滄桑的歷史感,遠處的運礦廊道讓人們不難想象當年錦屏磷礦鼎盛時的場景。
錦屏磷礦的誕生是歷史的產物。1918年,海州錦屏山南麓酒店莊發現赤鐵礦,引起了“江北三名流”之一的沈云沛的重視。他邀請當地8名地主合股5萬銀圓創辦鐵礦石開采的“錦屏公司”。沈云沛為大股東,由國家農商部發給采礦執照,這便是“錦屏磷礦”的前身。隨后,在當地發現磷礦資源。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后,這里的資源被日本掠奪。1950年7月,中央財經委員會投資小米250萬斤及資金,開始了磷礦的第一次擴建。從此,錦屏磷礦開始了露天向坑下轉移,礦山建設全面展開。 期間,錦屏磷礦被列為“一五”計劃國家重點投資156個項目之一,投資總額3500萬元,并正式更名為錦屏磷礦。由于資源枯竭,2010年,錦屏磷礦所有人停止開采礦山,開始進行炸藥制造、爆破、物流、基建等產業。
作為第二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的礦山,如今錦屏磷礦面臨保護和開發雙重危機。
一方面,經過長期的開采,錦屏磷礦采礦區形成了巨大的地下空間,在東西山采空區上方也形成了一定范圍的塌陷,造成局部山體開裂和坍塌,每年為了維護錦屏磷礦安全和生態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另一方面,因為缺乏有實力的投資商,錦屏磷礦開發一直難以啟動。
目前,在港城像錦屏磷礦一樣的工業遺產并不少,都面臨保護開發的難題。
“近期,省里將對各地的工業遺產情況進行調研。如何將這些遺產保護好,是我們必須高度關注的新課題。”劉浩博表示,各縣區應抓緊研究,不要錯過了國家政策支持的機遇,努力讓港城工業遺產得到充分保護和開發。
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我國進入工業和信息化時代,會有更多完成使命的工業設施退出歷史舞臺,工業遺產的產生速度將進一步加快,但退出的可以是“形”,不能讓內在的“魂”也隨著社會的轉型一起沉入歷史深處。因此,各地要重視保護和利用工業遺產,這既是對塵封記憶的喚醒,更是對光輝歷史的弘揚,有助于提升和堅定民族文化自信。
難題:面臨三難
目前,我市錦屏磷礦、隴海鐵路東起點、湯溝酒老窖池及釀造遺存、桃林酒老窖池及釀造遺存已經入選江蘇工業遺產地圖,它們的保護和開發需要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發現,港城工業遺產保護面臨三難:保護難、資金難和創意難。
工業遺產需要破解保護難題。工業遺產是工業文化的一項重要載體,記錄了我國工業化發展不同階段的重要信息,標記了我國近代化和現代化進程中一系列重要歷史節點,承載了我們民族追求獨立解放和發展進步的工業精神。保護工業遺產,就要把蘊含在其中的工業精神和文脈賡續下去,使之真正成為當代文化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調研采訪中,我們發現以錦屏磷礦為代表的工業遺產面臨著一系列保護難題。
錦屏磷礦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市政協將錦屏磷礦廢棄礦井開發和利用列為當年智慧政協課題,組織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調研,提出了利用錦屏磷礦廢棄礦井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議。因各種因素制約,該方案被擱置。
隨后,海州區也提出在這里修建地質公園的設想。根據規劃,海州區將對塌陷區進行修復,建設成為一個地質公園,周邊地塊將建成特色金融、創意研發孵化中心、花園商務區、安置區和汽車銷售服務區。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該項目推進不快。
確實,該項目的保護和開發面臨的難題不小。如果要保護和開發地下部分,需要每年花費大量的資金處理地下積水的問題。如果要對地上部分進行保護和開發需要投入巨額的資金。這對于該片區域的私人擁有者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需要引入合作伙伴。以前,這里也曾經有人前來洽談,但都無疾而終。
在汪恕有滴醋廠采訪時,我們發現港城工業遺產開發的又一個難題———工業旅游線路開發缺乏。
跟隨汪恕有的醋廠工作人員,我們走進醋廠的發酵工廠。每年,這里的工作人員都要到北方收購大批的優質高粱,為釀醋做準備。工廠內,北方的高粱和本地的大麥、小麥經過粉碎、踩曲等環節后在發酵池內發酵。一般經過6至8個月的發酵,就會成為糖化的發酵劑。這是制作滴醋重要的原料。
如今,汪恕有滴醋的制作工藝依舊保留歷史傳統,非常適合申報工業遺產的工業現場。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這里的工業遺產保護和開發的痕跡不多。
當問及“為何不學習鎮江進行旅游線路開發”時,該廠相關負責人直言,“投入的資金大,參觀的人并不多。”
目前,我市旅游線路比較單一,山海旅游為城市主要旅游內涵,工業遺產為核心的工業旅游線路開發不夠。與此同時,工業遺產保護和開發需要大量資金,現有企業缺乏單獨開發的能力,對工業遺產保護和開發熱情不高。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積極了解國家相關政策,努力幫助企業爭取相關的保護開發資金。與此同時,我市也將積極爭取相關旅游部門對工業遺產等工業旅游資源進行挖掘,力爭獲得市場的認可。
此外,港城工業遺產保護還面臨著創意不足,難以形成城市IP符號等問題。
當前,工業遺產的開發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將工業遺產改造成創意產業園、現代藝術區、用以展示現代藝術、大型雕塑、裝置藝術等。二是建立主題博物館。三是讓工業舊址成為人們休閑和娛樂的場所。
調研中,我們發現因為缺乏創意策劃,港城很多工業遺產并沒有成為城市名片,反而默默地待在歷史歲月中。
例如隴海鐵路東起點就是非常具有城市名片的歷史博物館。目前,該博物館已經對外開放,并通過紅色教育等方式,吸引港城本地人前往參觀。對于如何吸引外地游客,專家表示,需要推動文化和旅游相結合,進一步拓寬文旅服務的消費方式,推動文旅融合的深度與廣度。
融合:“工業 +”發展
由于工業遺產比其他文化遺產誕生時間較晚,并且迭代周期短,在當前城市化發展推進迅猛的背景之下,面臨著拆除、毀損風險,加強工業遺產保護的任務就顯得越發緊迫。我們必須承認,相比歷史遺產,工業遺產保護面臨的問題更多,面臨的壓力更大,需要的資金也非常龐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可以通過開發工業旅游線路,通過工業遺產名片IP打造讓老遺產火起來,讓保護資金有著落。
《國家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指出,支持利用國家工業遺產相關資源建設工業博物館,發展工業旅游,建設工業文化產業園區、特色小鎮(街區)、創新創業基地,培育工業設計、工藝美術、工業創意產業園等。
國外工業旅游反哺工業遺產保護的案例非常多。例如被譽為“德國工業心臟”的德國魯爾區曾是舉世聞名的煤礦區,因存有高分布密度的文化景觀而成為全球游客的旅游勝地。高爐、儲氣罐與提升井架這些工業遺產作為那個年代的象征依然巍然聳立著,如今這些地方變為露天博物館、音樂廳、電影取景地。一條長達400公里的環形路線亦保留著工業區昔日的輝煌,沿途分布的54處該地區工業歷史和現狀的珍貴見證刻畫出獨屬魯爾區的工業文化記憶。
在國內這樣的案例也有很多。2018年,當地投入4億元改造費用的陶溪川價值已經攀升至19億元。當前,越來越多的城市意識到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和利用,促進工業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是地方政府尋求新的旅游創收突破口的關鍵。
如今,錦屏磷礦的保護開發已經刻不容緩,本地的釀醋、釀酒工藝的旅游線路開發也需要抓緊推進。正如專家所說,工業遺產的活力再造既有公益屬性,又有較高的經濟社會價值。現在,是時候選擇合適的機會去一一喚醒這些沉睡的文化標本了。在不遠的未來,我們希望它們不只是被當作“拍照打卡”的背景、休閑娛樂的場所,而是要帶著新生的活力生機,重新進入城市的“時間軸”“發展軸”,進入城市的“生活史”“精神史”,與這座城市一道,繼續拔節生長。
△連云港日報2023年2月27日3版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